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本市场服务民企
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费杨生

  □本报记者 费杨生  

  

  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作为直接融资的主阵地,资本市场将从深化股票发行、再融资制度改革,完善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债券发行等方面加力提效。

  毋庸置疑,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国私营企业1561.4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1001万个,增长178.6%,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由68.3%提高到84.1%。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民企和中小企业是挂牌主体。不少民企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变化和企业经营失误,目前部分上市民企面临债务违约、股权质押等风险。在监管部门大力推进民企纾困的一年多时间来,鼓励民企股权、债权融资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民企融资难问题得到较大改观,但完善民企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是一项长期工程,更需在此轮资本市场深改中予以强化。

  多层次体系的完善将是此轮资本市场深改的重点,此举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民企的效能。其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意见》明确提到的“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将是明年资本市场改革一大亮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箭在弦上,“破土动工”只待发令枪响;新三板全面改革也已启动,转板制度等在多层次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功能的核心制度创新也将不日落地。二者都是以服务民企和中小企业为主体,改革将激活创业板、新三板的活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民企的深度。同时,科创板的平稳运行、区域股权市场业务创新不断探索,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定位、分工将更为清晰,将有针对性地服务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企,拓展资本市场服务民企的广度。

  发行、再融资等基础制度改革的深化值得期待,这将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此轮资本市场深改中,科创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将撬动存量调整,注册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并将率先推广到创业板。(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