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基金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人的投资该保守吗?

  “花钱大手大脚,月光族,会享受。”这是很多长辈眼中,90后的典型特征。但最近,一份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打破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90%的90后每个月都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是花呗账单余额的4.5倍;90后平均首次理财年龄为23岁,比父母辈早10年;在消费上,90后还很抠门,会心疼8块钱的邮费,15块钱的会员,有人买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要三思,还有人为了多赚一个月收益,通过各种信用卡免费“占用银行资金”。

  这些数据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据了解,之所以很多90后的理财习惯偏保守,主要是因为他们刚工作不久、资产积累还比较有限,害怕把仅有的积蓄亏损掉,所以不敢承担太大风险。

  其实,这是一种思维误区,年轻人错把手头的金钱当成所有资产,却忽略了自己才是最值钱的资产,想一想你未来每个月能赚多少工资,折算到现在,就是你本身的价值。就是说,每个人拥有的资产并不仅仅是存款、房子、股票这些所谓上的“金融资产”,还包括你未来的收入。

  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是最大的本钱”,“你才是你自己最宝贵的资产”等鸡汤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从未来收入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人工作收入都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有比较平滑的增长幅度,所以你自身的价值可大致视作固收资产。当然创业者或生意人另当别论,他们的未来收入就更像是股票了。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是一般上班族又还不满30岁,未来收入,就是“固收资产”占据了你总资产的大头,因此即使把手头上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投向股票,整体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并不算太高。而对于60岁的临退休老人来说,情况则正好相反,金融资产就几乎是他们的全部。

  所以,当你觉得10万元就是你全部的资产,因此只愿意放在货币基金中的时候,重新思考一下:10年后,这10万元在你的资产中占到多少呢?也许你就会做出不一样的理财决策了。

  蒋寒尽  蒋雯雯(实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