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通信托刘光祥:
发挥信托创新优势
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本报记者 张凌之

  □本报记者 张凌之  

  

  近日,国通信托董事会办公室总监刘光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发挥其创新优势,选准方向,深耕某一领域。”

  刘光祥指出,大资管背景下的信托业需改变过去谋求监管套利的思维,逐步适应多部门统筹监管的新机制,尽快改善资产质量、优化产品设计、大力开展标准化业务、升级产品模式,同时开启财富管理时代,打造定制化产品与服务品牌,并力争做好渠道建设。

  “投资+资管+财富”三轮驱动

  中国证券报:你怎么看信托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刘光祥:在我看来,信托业可能面临四大发展方向:第一,优化业务结构,转换业务模式。信托公司应重点发展以证券投资、并购投资、项目股权投资、PE投资、投贷联动等为资金运用方式的资产管理业务,更多地对接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投资,弱化影子银行色彩。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加快,实体融资需求呈趋势性下滑,传统业务需求在收缩。

  第二,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标准化业务,诸如交易所ABS、资产支持票据(ABN)、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对部分发行成功率较高、确定性较大、前端综合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为分散的基础资产,信托可先发放短期贷款,帮助企业形成基础资产,然后再帮助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主动参与销售与前端融资,实现主动管理与介入。

  第三,顺势发展财富管理,开启定制化服务。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与私人银行及其他资管产品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信托是唯一一个拥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实业投资三大牌照的机构,能够满足超高净值客户的各类资产偏好,是做大类资产配置的良好平台。

  第四,做好渠道建设,增加资金募集力度。资管新规实施后,合格投资者数量将较以前大幅降低,公司应在留住已有合格投资者客户的同时,大力开发新的合格投资者客户,为以后私募信托计划的发行做好准备。

  多维度挖掘传统业务潜力

  中国证券报:信托业未来应如何更好地挖掘现有传统业务潜力?

  刘光祥:首先,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信托公司现有业务,无论是地方政府融资、房地产、金融同业等传统领域,还是消费金融等新领域,都可以和资产证券化有效结合。例如房地产领域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开发标准化融资产品,包括物业收费权、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ABS或者ABN,对接资本市场,拉长融资期限,降低融资成本。

  其次,发力地产基金。部分房地产企业无“四三二”融资条件,大型房地产公司也存在优化财务报表,控制债务率的需求,房地产基金将大有作为。信托公司可以与部分优质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合作,主动介入项目前期开发,获取固定收益和超额项目分红。

  再次,试水不良资产基金。直接参与设立或参股不良资产处置基金,信托公司作为主动管理者,通过与优质地产商或国际国内领先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合作,发行信托计划收购处置困境企业重组过程中低价取得的房产、土地以及通过整合抵押债权进而参加司法拍卖低价取得的房产,再通过改造运营重新发现价值获取超额收益或者以REITS的方式退出。

  中国证券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对信托公司业务的影响有哪些?

  刘光祥: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信托公司未来通道业务或出现大幅萎缩。但信托公司相比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依然有诸多优势,例如理财子公司不能开展财产权信托、动产或不动产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理财子公司也不能设立SPV参与ABS等业务;理财子公司无贷款发放资格,不得发放贷款;在非标债权投资限额方面,理财子公司要求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而信托目前没有指标限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同时,银行与信托依然有一定的合作空间。首先,信托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等相关标准化业务。其次,推进投贷联动及债转股业务合作。在债转股业务中,信托公司不仅可以担任债转股基金的GP,从事基金设立、股权管理等事务管理工作,还可以充当资金募集的通道,作为LP加入债转股基金。再次,可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加大标准化产品投资,与银行合作,提供未来监管所鼓励的FOF、MOM产品,满足资产配置要求。最后,发展家族信托。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为高净值客户,而信托具有破产隔离优势,不仅是私行客户设立家族信托的最佳制度支撑,还能作为事务管理平台,提供包括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慈善信托等一系列服务,满足私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