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回购悬念再起 流动性要充裕更要合理

  (上接A01版)最近这次资金面“变脸”,让先前的定向正回购传闻又增添了几分可信性。央行开展正回购操作是回笼资金,正回购到期则形成资金投放。如果央行在10月开展了定向正回购,而这部分正回购在11月到期,就可以解释最近在没有公开市场投放和财政投放的情况下,流动性恢复充裕的现象。这还可以解释另一个悬念——央行为何持续停做逆回购,因为,定向正回购到期已投放了流动性。

  央行一般不会主动披露定向回购操作的信息,但还是可能在一些官方信息中留下蛛丝马迹。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郁称,央行日前发布了10月资产负债表,其中两个科目指向央行可能于10月进行“正回购”操作。一个是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对中央银行债权”科目。该科目10月环比增加3800亿元,而前几个月一直保持在0。该科目为持有央行发行的债券及其他债权,指向央行可能进行正回购操作。另一个是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他负债”科目。该科目10月环比增加4364亿元,一般为正回购和外汇法定准备金,而后者一般与资产科目下的“其他国外资产”相对应,10月“其他国外资产”仅增加115亿元,也指向4364亿元的变动可能主要是正回购操作。

  合理充裕仍是充裕

  进一步看,是什么促使央行可能开展了定向正回购操作?答案或许是——流动性过度了。

  今年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定调是“合理充裕”,但10月底,货币市场流动性可能过度了。当时,DR001一度跌破2%,市场资金面曾非常宽松。央行可能通过定向正回购操作,引导流动性回归合理充裕。换句话说,央行在强调对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定位。所谓合理充裕,就是要充裕,也要合理,不宜过于充裕。

  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过度,可能冲击人民币汇率运行和资金流动的稳定性。今年我国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已将中美利差置于极低甚至倒挂的境地。虽然中美利差收窄,有着经济和政策周期不同步这一深层次原因,但出现持续而大范围的利率倒挂仍是应避免的情况。

  考虑到汇率与外汇储备的约束,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的空间应是有限的,特别是跨境资本比较敏感的短端利率。这也是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央行不会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不会全面降息的一条重要理由。

  这并不等于说,央行货币政策会收紧。合理的充裕仍是充裕,目前货币政策不存在明显收紧的基础。不少机构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继续降准乃至降息已无法被完全排除,但更可能是以定向的、结构性的方式进行,也即定向降准、置换式降准、不对称降息等。

  总之,流动性面临着一定的上限约束,相应的,市场利率存在底线约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