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马甲”运动凸显法国改革之难
□本报记者 韩冰 巴黎报道

  □本报记者 韩冰 巴黎报道 

  

  日前,一场“黄马甲”运动席卷法国。数以万计的法国人身穿黄色背心走上街头,向法国政府抗议加征燃油税导致油价上涨,进而质疑法国政府着力推进的系列改革。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也一降再降。

  耐人寻味的是,即使《世界报》等一些一向主张保障民众福利的法国左派媒体对此次运动也并不买账。法国舆论指出,虽然油价上涨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但主要原因并非政府上调税率,而在于原油价格上涨。透过“黄马甲”运动,法国改革之难凸显无遗。

  长期以来,法国的高福利制度已令整个社会难以忍受“先苦后甜”的过程,人们对于改革阵痛的忍受度较低。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动辄怪罪政府成为法国社会常态。

  就拿这次“黄马甲”运动来说,示威爆发的诱因在于法国油价飙升。法国石油工业联合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中旬,全法国的柴油价格达到平均每升约1.533欧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4%,95号无铅汽油的价格平均每升约1.547欧元,同比上涨约17%。

  在示威者们看来,油价之所以飞涨,原因在于从今年1月起,为应对气候变化,法国政府对每升柴油和汽油分别加税7.6欧分和3.9欧分。他们觉得更可怕的是,法国政府明年还要对柴油和汽油分别加税6欧分和3欧分,2022年还会继续加税。

  但《世界报》、《费加罗报》等法国各个派系的媒体却指出,此次怪罪政府并无道理,法国政府上调燃油税引起的涨价,实际只占此次油价上涨的三分之一,油价上涨的主因,是原油价格飙升。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法国政府加征燃油税也是不得已,因为在“改革动辄得罪选民”的背景下,唯有祭出“环保”这一绝对政治正确的大旗,才能名正言顺地加税以改善财政,为推动改革奠定基础。

  法国改革之难,还体现在改革阵痛来临时,民众和政府的沟通交流往往缺乏互谅和解精神,改革往往被街头运动绑架,一旦发生大规模街头运动,基本上就注定改革要不了了之。近十年来,从萨科齐到奥朗德,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此次“黄马甲”运动也是这一逻辑的翻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法国近年来很罕见地出现的一次没有工会组织、参与者完全通过社交媒体串联聚集的规模较大的示威抗议活动。在11月17日的首次聚集示威中,“黄马甲”们在游行之前,并没有按法律程序进行报备,而在法国的现行法规中,对于非法集会,只有惩罚组织者没有惩罚参与者的规定。此次街头运动,无疑给法国政府出了新难题。

  目前,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政府对待“黄马甲”运动一方面注意态度温和,强调对人们不满的“倾听”和“理解”,避免事态激化,另一方面也多次表态要坚持加税和继续改革。马克龙22日首次公开表示,会设法采取让民众“可接受”的环保转型措施。这可能意味着,法国政府会加大相关补助力度,但基本立场不会转变。

  当前的局势在考验马克龙的改革定力。近期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25%,为当选以来最低。早在去年当选后不久,马克龙就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改革必然会得罪选民,会导致支持率暴跌,要经得起这一考验。如今,考验真得来到,年轻的马克龙会坚持下去吗?我们将试目以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