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见的基金经理进阶之路不同的是,王美芹是基金渠道销售出身。她在2007年初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彼时她是大牛市中的销售冠军。如今回头来看,她认为,这段经历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目睹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批神话级基金的落幕,她认识到营销中产品品质是最重要的,这触发了她决心出国进修,并于2012年全面转型投资,完成了在基金业内十分罕见的职业跨度。而这段渠道销售经历,又让如今作为基金经理的她更能设身处地体察投资者的心境,将自身理念和持有人的期许进行融合。
“一直以来,困惑基金经理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使得组合负债端保持稳定,特别是当自己认为市场具有确定的投资机会时,不会因为负债端的规模波动影响自己的既定策略实施。其实这里面涉及一个投资经理的定位问题。”这位熟悉客户心理的基金经理在给投资人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通常而言,基金经理的工作内容更像产品的生产,其所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投资能力能否获得较好的投资业绩。但从客户的角度,一只产品的业绩只有变成自己的财富增值才有意义。由于信息不对称,当基金业绩波动超出客户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如果没有及时的信息沟通,客户很容易用脚投票。所以,成熟的投资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会将市场波动引发的客户预期变动加入到投资决策过程中,或者通过及时的沟通获得客户的持续认同,使得负债端与资产组合的调整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投资实力。在这个意义上,投资经理其实也充当了销售顾问的角色。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后,王美芹非常关注管理回撤,强调审慎决策的重要性。她也十分重视每一次与投资者沟通的机会。她强调与投资者互动在基金投资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让投资者尽可能多地了解基金经理的想法。
谈到她对投资者期望的理解,王美芹表示,多数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的初衷就是希望基金经理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动态调整来平滑基础市场波动,以获取一个超越市场基准利率的正收益。经过了过去十年股票、债券市场的巨幅震荡,纯粹的相对收益的考核方式使得基金业绩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矛盾开始突出。除了指数基金等工具型产品之外,主动型产品的投资目标还是要将绝对收益目标放在第一位。如果一只基金能够连续三到五年取得一定的正收益,那么这只基金的相对排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正所谓“绝对收益为本,相对收益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