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扬
以“金融开放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1月1日至4日在北京展览馆召开。多位专家在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论坛上表示,建立资本市场的信心尤为关键,可建立正反馈机制以恢复信心。另外,对于当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未来需以调整融资结构等方式来缓解,从而提振民企信心。
逐步修复市场信心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刘哲表示:“当下资本市场的关键是信心。信心有自我强化的功能,对克服市场失灵非常重要,也可以区分中长期变化与短期恐慌的关系。如果恐慌没有扭转,短期的每一次‘拉升’都会引起出货行为。但如果建立中长期的信心,每次‘拉升’才会有修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信心的修复一定是逐步积累、逐步修复,不会一蹴而就。”
“可建立三大正反馈机制来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刘哲表示,一是沟通与信心的正反馈机制。更好地信息沟通反而是提升信心最好的方式,如果把所有信息充分沟通、对问题充分面对,就可以通过有效沟通和信心建立正反馈机制。二是资金与信心的正反馈机制。信心会带来增量资金,增量资金同样会带来信心。因此,建立资金与信心的正反馈机制非常重要。三是盈利与信心的正反馈机制。
在未来投资策略方面,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认为,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和保险,现阶段仍然是大家作为规避过度风险高的一个压仓石。此外,对于后周期的消费板块、白酒等未来最大的压力是业绩。当下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白酒不是加仓板块而是逐渐兑现收益的板块。
多渠道化解民企融资难
对于当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业内专家也各抒己见。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对于解决民企困难,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首先是要调整融资结构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其次,要求证券公司不要强制平仓,以免引发踩踏性恶性事件。总的来看,当下民企困境更多是由经济下行压力所致,未来经济逐步向稳增长方向转变的话,民企前景会好转。同时,也会对中国经济和提振信心带来正面作用。
申万宏源研究所国际经验与配置研究主管李一民强调:“未来仍需进一步观察,包括民营企业的市场在哪里,企业的盈利在哪里,还需要看出台的这些工具能否帮助中小企业受惠和帮助企业盈利,等到出现‘筑底回升’的现象才是民营企业‘走出来’的迹象。”
就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而言,北京证监局局长王建平表示,北京证监局将加大工作力度来做好这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动员行业力量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化解风险;继续加大对受困企业的再融资协调,为后续融资提供环境;继续做好政策协调工作等。目前各项政策措施都在密集落地,将继续提供专业服务,尽快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