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国资接力 驰援上市公司

  (上接A01版)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认为,近期监管层面已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化解质押风险,例如地方国资出手“拆雷”、减税政策逐步落地等。监管层积极表态彰显稳市场决心,质押风险有望受政策暖风助力而逐步缓解。

  国企混改正加速推进

  在国资收购民企股权的同时,国企混改也正加速推进。

  据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央企下属各级子企业有三分之二已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近年来,央企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减少11651户企业法人,其中2618户将控股权让渡给民营企业。

  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批共50家混改试点,第一批、第二批中的中国联通、东航物流、内蒙一机等试点企业改革取得重要成效,在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重要经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混改试点配套政策,出台《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8月印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税收政策文件汇编》,目前正抓紧研究混改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

  中央企业智库联盟秘书长彭建国认为,从这轮国企改革目标看,到2020年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加快推进改革是当务之急。从目前高层表态及出台措施看,改革已从顶层设计阶段走向推动落实阶段,从单项试点向综合试点转变。下一步,改革力度会加大加快,近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提出的“六个突出”将加快落地,尤其是混改作为这轮改革重要突破口,年内改革试点将取得阶段性成果。

  改革已到落实阶段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我们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双向的,既大胆引进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积极走出去,鼓励支持国有资本投资民营企业。这样双向的改革也是双赢的,国企民企都不可能只是赢家或者只是输家。两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实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双赢的。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认为,在过去一周,领导层密集发话,打出“组合拳”,当前改革已到落实阶段。当前面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双向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国企私有化”,而是共同发展。国有资本入股民企,特别是当民企面临流动性困难,国有资本可通过收购帮助其渡过难关。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民营资本入股国企,需考虑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对一些竞争性业务,可实现民营控股。

  第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市场决定控股权。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资本,资本市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力作用,资本市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平台之一,资本市场发展好了将给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很好的空间,通过资本市场释放国有企业改革红利。

  第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符合“竞争中性原则”。混改后,一些重要领域逐步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混改风生水起,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要重视“竞争中性原则”,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和民企在不同产业链布局。国际市场已由单个企业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竞争,应突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对立的思维误区,形成共赢格局,更多从产业布局和规模考虑其区别,通过国企和民企两者相互补充发展,拓展可持续增长利润空间。

  第五,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是“改”而不是“混”。国有企业改革核心在于强化微观主体市场经济地位,混的目的更是为了改,而改的重点一定落地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相应职能,通过构建激励机制,提高国企职工积极性,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