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交所的一线监管:
从“大棒”打击到奖励引导

  随着世界资本市场日渐纷繁复杂,交易所如何打好一线监管的基础,正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重点研究的问题。在日前于深交所举办的2018年度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国际研讨会上,马来西亚交易所首席监管官游仪棣介绍了马交所作为一线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模式与经验。

  马交所使用了五管齐下的监管举措,包括培育、检查和监督、评估和参与、教育、执行,上述监管举措结合差异化监管、激励良好市场行为和合作共赢,为我国证券交易所加强一线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游仪棣介绍,马交所的主要法定职责与深沪交易所一样也是一线监管,尤其是规范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行为,以打造安全、公平、有序的交易环境,充分保护投资者及其资产为目标。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马交所采取了很多监管措施,并以法定规则的方式对很多事项进行监管,比如规定券商一年最少应该开多少次董事会会议。”她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行为的改善和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自我监管的提升,马交所开始实施适度的自由化,包括更多地用基于原则的规则取代法定规则,并在部分监管范围内,如不需要过多监管的低风险领域和监管者业已使用成熟监管方式的领域内,实施更多的自我监管。此外,马交所的执法方式从“大棒式”惩罚逐渐转变为激励及强调指导、参与和教育,从而使监管对象从一致性思维模式(遵守规则)调整为绩效思维模式(主动认可监管规则原理)。

  游仪棣介绍,为培养会员的合规意识与良好市场行为,马来西亚交易所已经开始转变监管方法和策略的范式。例如,差异化和激励方法已经应用于券商监督和检查。“基于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如合规和市场行为等,马交所将评估给予券商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以及高风险四个级别。”她说。马交所将以较低频次对低风险券商(如每三年一次或更少)进行检查,而对高风险券商的检查频次将较高(如每年一次或更少),并实施范围更广的检查。通过这一措施,马交所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券商进行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并鼓励这些券商更好地遵守监管规定。此外,对于具有较高商业行为标准的券商,马交所对其申请新业务采用绿色通道进行批准,作为对其良好行为的认可和奖励,从而进一步加强和鼓励自我监管意识的培养。

  “市场监管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实现均衡、合适的监管框架,确保不仅能够充分保护投资者,还能提升业务效率,推动创新和市场发展。”游仪棣表示,通过“五管齐下”的监管举措与关键策略,马交所希望能持续提升包括上市公司、券商以及交易在内的市场环境,有效且高效地规范市场。(王兴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