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新三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贴逻辑生变

  梳理今年以来各地补贴政策不难看出,除了新增对创新层企业奖励外,对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补贴逻辑较往年出现变化。补贴金额相比往年明显减少,原有的“大水漫灌”式奖励难觅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6年,至少有27个省(区、市)近200个地区出台了企业新三板挂牌补贴政策,补贴行为主要包括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成功挂牌新三板以及完成融资等;补贴额度多在百万元以上,最高可达300万元。不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出百万元补贴,以吸引企业挂牌新三板。到了2018年,仅广东、福建、内蒙古、湖北等地区出台了对新三板企业挂牌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补贴额度大幅缩小,基本都在百万元以内,以30万元和50万元的居多。

  崔彦军认为,前几年各地政府补贴,对于新三板市场扩容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很多本身没有足够融资能力的公司挂牌新三板。挂牌后又因经营业绩下滑而大量摘牌。“今年以来的政策转变,反映出政府在吸取原有教训基础上更加理性。”

  崔彦军指出,补贴政策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这些地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意识强。“很多政策都是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对于那些资金特别紧张的企业而言,几十万元的补贴可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付立春表示,“前些年政府提供的两三百万元补贴基本可以冲抵企业挂牌新三板费用。现在挂牌费用增长,而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增长压力,因而调低了对挂牌行为的补贴额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出台的补贴政策出现补贴额度与企业业绩挂钩的情况。2018年6月,济南市政府出台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新三板企业自挂牌第2年起,当年净利润达到300万元(含)以上的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对挂牌企业改制带来增加的市、县区两级财政贡献予以补助,挂牌公司最高补助300万元,挂牌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最高补助100万元。

  对此,付立春认为,目前新三板企业整体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地方政府改变原有补贴思维,提高补助门槛,从原来的全面补贴转变为择优补贴,更青睐于补助那些能够带来增量财政贡献的企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