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景“国际范”

  今冬会否再次上演去年“气荒”的戏码?

  太平洋证券发布的行业点评报告称,根据测算,基本可推算出今年采暖季的天然气供需缺口:需求量-供给量-新增储气库调峰量=1319-1285-12=22亿立方米,相较于2017年,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天然气供需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三桶油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立方米,该缺口基本集中在采暖季期间,故按照推算,今冬采暖季天然气实际缺口为113+22=135亿立方米。

  徐元强也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供需缺口会较2017年有所放大,进入冬季之后,缺口可能达到130亿立方米左右,而管道气和国内自产气很难出现大幅度提升,因此,进口LNG成为今年天然气来源的主力。”

  不过,程小勇则认为,“今年国内天然气供需格局仍存缺口,但‘气荒’现象恐难再现。”

  具体来看,供应方面,在过去的半年时间中,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超过4000万吨,储量大幅增长。此外,“气荒”在凸显天然气调峰保供紧迫性的同时,也倒逼储气设施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布局。除增产外,保供的关键是加快提升储气能力和调峰能力。而为了缓解冬季北方地区用气紧张局面,我国正在进一批管网联通。今年冬季,在广西就能实现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天然气资源互联互通,冬季来临之前,会给中石油每天提供不低于800万立方米的气量,把LNG气体输进中石油管道,从南往北输送。而需求方面,“煤改气”要坚持“以气定改”、循序渐进,不再是2017年冬季的“一刀切”方式。

  展望后市,程小勇表示,整体来看,目前,全球天然气整体供需格局尚未失衡,部分地区失衡仅是区域性问题,如中国“煤改气”和欧洲环保政策驱动“天然气发电”,导致本身天然气不足以满足需求,需要从俄罗斯、中东和美国等地进口。此外,由于港口接收站和管道建设滞后,导致部分中国等地区供应暂时偏紧,因此使得冬季中国天然气供应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从而令价格存在上涨预期。不过,由于政府提前做好提升储气能力和调峰能力准备,今年“气荒”情况恐难再现,价格可能出现提前上涨,而到了冬季增长空间或将被透支。

  从长远发展来看,徐元强表示,我国由于环保政策趋严,天然气需求会不断提升,而国外以美国为首的页岩气技术导致天然气产量大增,国外价格相对于国内自产部分而言价格低廉,因此,我国未来天然气进口量会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2%左右,未来随着进口量的继续放大,价格将会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