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海外传真
千禧一代交易员还能乐观多久
□本报记者 王文 纽约报道

  □本报记者 王文 纽约报道 

  

  对于美国股市来说,8月2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随着闭市钟的敲响,美股这一轮牛市纪录已长达3453天,打破1990-2000年长达113个月的原有纪录。美国媒体早在前一周就为此节点摩拳擦掌,连篇累牍地分析美股涨势。美国股市也不负众望,在此后的一周里连续四天收涨,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连创新高,标普500指数也首次站上2900点高点。

  与过节一般的公众舆论相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显得过于冷静。交易员们一如往常地工作,并没有因此多一份笑容。在电子化交易如此普及的现在,纳斯达克早已实行全部电子化交易,相比之下,纽交所的场内交易员们显得珍贵而不合时宜。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交易大厅工作数十年,经历过1987年的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在股市的动荡起伏面前显得尤为冷静。随着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老一辈交易员担心千禧一代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市场的考验,这种忧虑在今年以来尤为突出。

  有调查显示,在伦敦、巴黎和纽约这三大金融中心,仅一半受访的基金经理拥有9年或以上的工作经历。这意味着千禧一代已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但他们甚至没有经历过一场市场崩溃。

  今年2月,美股经历“黑色一星期”,道指跌逾千点,创下单日跌幅纪录,恐慌指数暴涨115.6%。虽然事后证明,这一轮大跌仅为技术性调整,但在此过程中新老两代交易员的看法分歧明显。

  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千禧一代交易员对美股走势的看法都更为乐观,其中有人不仅认为美股全年仍将保持超过10%的增长,甚至并不把此次的剧烈震荡当成某种程度的预警。

  一些更有经验的交易员想到的则是股市暴跌是否由某种不可预见的事件引发,是否会拖累债券和外汇市场,局面是否会变得更糟糕。

  从1981年起便开始在纽交所大厅担任交易员的彼得·科斯塔,回想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时说:“当时市场的恐慌你难以想象,机构大量抛售,市场愁云密布……那是我交易员生涯最恐慌的时刻。”科斯塔对全年美股持审慎乐观态度,他预计道指全年将震荡上行5%左右。

  一些交易员则表现出对被动型基金带来的风险的担忧。2月2日美股大跌触发了大量被动型基金的自动交易程序,加速市场跌势。有基金经理说只会做指数的小年轻对市场一窍不通。

  另一些交易员表示,年轻同行只看到全球发达国家的低利率低通胀状态,盲目相信股市遇跌总会迅速强劲反弹,对未来股市崩盘后果预计不足。

  约翰·莫纳科(John Monaco)曾经历过1987年股灾,现供职于Wellington Shields & Co.LLC公司,他说:“我很庆幸这类事情不常发生,因为一旦危机来临,意味着不少企业和个人可能濒临破产,整个经济形势仿佛瞬间发生改变。之后,新的规则或监管条例会形成,旧的条例会废除,但当你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这些事情的发生,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

  2008年金融危机让莫纳科失去了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批客户,因为他们有些在危机中破产倒闭了。莫纳科只能继续开发新的客户,而这并非易事。

  “人们很难预测极端事件,因为危机的发生仿佛就是刹那间的事情。”莫纳科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