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银行新战略“开门红” 稳步建设全球一流银行

  8月28日,中国银行公布2018年中期业绩。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合计分别达到20.29万亿元、18.68万亿元和1.61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25%、4.44%、2.16%。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银行2018年上半年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090.88亿元,同比增长5.21%。

  

  上半年的不菲成绩源自于中国银行扎实推进新战略执行。在今年3月举行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首次披露中国银行新发展战略,明确中行新一期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把中国银行建设成为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29日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实际效果看,新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局良好。

  

  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要求中国银行一方面立足本土,服务国内客户和市场;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强化中国特色,做“中国的全球银行,全球的中国银行”。从上半年看,中国银行聚焦发展,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发展新道路;践行责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彰显担当,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务。

  

  聚焦发展 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28日中国银行公布上半年业绩显示,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模式,强化价值创造理念,资产负债发展的平衡性、盈利性逐步改善,经营效益稳中有升。

  

  具体来看,中行管理层在发布会上指出一是净资产收益率ROE稳中改善。上半年,ROE为15.29%,同比提升0.09个百分点。二是净息差稳步回升。上半年集团净息差1.88%,比上年提升4个基点,其中二季度净息差1.90%,环比一季度提升5个基点。三是资产质量基本稳定。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1.43%,较上年末下降2个基点。四是运营效率稳步提升。上半年成本收入比25.78%,较上年下降2.56个百分点。

  

  值得最关注的是,核心存款不断夯实,集团客户存款较上年末新增6,949亿元,增长5.09%,增速快于贷款增速,在负债中的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48个百分点。主要财务指标保持稳定,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16%,净资产收益率(ROE)15.29%。非利息收入占比29.74%,成本收入比25.78%。资本水平保持充足,资本充足率13.78%。

  

  另外,负债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存款较快增长。上半年,中国银行坚持客户存款的核心地位,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布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6月末,客户存款余额14.35万亿元,增长5.09%,在负债中所占比重提升0.48个百分点。二是活期存款占比提高。上半年,中国内地人民币活期存款平均余额占比48.16%,较上年同期提升1.10个百分点。三是个人存款占比提高。截至6月末,中国内地人民币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长7.54%,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存款中占比为46%,较上年末提升0.78个百分点。

  

  下半年,中国银行将继续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贷款合理、平稳增长,持续加强贷款新投放管理,坚定推进存量信贷结构调整,致力于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科技引领发展新道路

  

  上半年,中国银行科技引领初见成效。在29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行管理层表示,中国银行以“建设数字化银行”为主轴,着力搭建两大架构,打造三大平台,聚焦四大领域,重点推进28项科技工程。上半年,中国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在港澳成功上线,实现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版本。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对产品研发、业务创新、管理改进的支持作用显著增强。

  

  中国银行数字化发展之路围绕“1234”展开:以“数字化”为主轴,搭建两大架构,打造三大平台,聚焦四大领域。中行在发布会上披露,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引领,打造用户体验极致、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一是用数字化推动重点业务发展;二是用数字化推动全球化金融服务;三是用数字化夯实科技基础。

  

  在打造数字化发展之路的同时,中国银行全面推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技术架构由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

  

  机制创新方面,包括健全创新体系、变革创新机制、重塑产品体系和打造创新文化。在产品创新方面,中国银行陆续推出中银慧投、私有化融资、人民币黄金期权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引起良好反响;交易银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除了机制、产品创新以外,中国银行也将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3-5年内,实现集团具备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重点加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人才储备。此外,中国银行将推动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未来2-3年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至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

  

  中国银行明确提出,未来将大幅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今年,中国银行还计划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开辟金融科技发展的全新道路。

  

  尤其是在手机银行方面,中国银行在上半年已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据介绍,下一步中行将在产品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整合服务入口,更加便捷客户使用;二是凭借中国银行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提升,进一步打造智能搜索、智能客服、智能风控;三是做“千人千面”的手机银行,能适应客户个性化的偏好;四是跨界金融服务方面,上线更多的功能,方便广大客户在跨境过程中的金融服务,其中包括一些非金融服务的产品。

  

  践行责任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中国银行积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基础设施、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持续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看,中国银行在粤港澳地区深耕百年,具有“跨境、跨业、跨界”的经营优势。为给大湾区建设提供专业、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整合内部资源,不断开展产品创新,发布《中国银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支付通”“融资通”和“服务通”三大产品体系,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银行大力支持大湾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银团唯一牵头行和代理行,中国银行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量身打造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为项目建设提供低成本资金。截至2018年5月末,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累计提用银团贷款211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发挥国际化收单的专业优势,为港珠澳大桥提供交易币种多样、支付方式快捷的收单服务方案。此外,中国银行加强业务创新,为澳门居民申请两地车牌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保证金监管服务,并提供跨境车辆保险服务,以及包括人身意外、医疗、24小时紧急支持在内的全面妥善的意外保障。

  

  不仅如此,中国银行不断支持创新,促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获得大型银行中仅有的国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资格,持续创新开展“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活动,为中小微科创企业搭建一站式、一对多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息息相关,有望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投融资基地和境外服务枢纽。中国银行积极支持大湾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发展。比如,支持美的“德国库卡并购融资再安排”37亿欧元项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为广东省交通行业首个“走出去”项目提供1.5亿美元授信支持。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灵活运用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通过IPO、发债、并购、股权直投等形式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另外,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中国银行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持续加大对京津冀地区产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资源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理念,全力支持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

  

  尤其是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上,中国银行着眼于国家创新发展大局,高起点、高标准服务雄安,在雄安新区将以数字科技、创新变革、全球服务为驱动力,以雄安分行、总行级重大项目组、附属公司为着力点,支持新区建设与发展。2018年4月20日,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挂牌成立。9月,中国银行增设安新支行,实现新区机构全覆盖。

  

  依托优势 拓宽人民币国际化业务

  

  2018年,人民币继续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保持长期向好趋势。中国银行始终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积极成为新时代全球一流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银行。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现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银行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动担当,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8年前6个月,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2.9万亿元,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在中国内地发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约三成通过中国银行的渠道办理。此外,中国银行积极发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总体牵头行以及“外汇和跨境人民币展业工作组”牵头行作用,为推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建设、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发展贡献力量。

  

  并且,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广泛的全球网络优势,海内外协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中国银行已在海外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指定的海外人民币清算行中,中国银行多年来占据近半数的最多席位,清算行数量市场居榜首。中国银行为境外同业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近1500个,中国银行同时也是首批人民银行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直接参与行,已经成为人民币资金筹集和跨境运用的重要渠道。

  

  诸多案例表明,中国银行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上举足轻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还积极探索,推动形成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新领域。2018年3月26日,我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境内原油期货正式上市挂牌交易,中国银行成功助力能源中心、会员单位及境内外投资者完成首批原油期货交易,并提供包括账户管理、网银汇划、银期转账、汇兑、结算等全方位金融服务。5月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成为继原油期货后第二个迈出国际化步伐的期货品种。铁矿石期货国际化落地首日,中银国际环球商品通过中银国际期货摘得直投交易首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快推进,市场参与者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银行将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全力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谱写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的崭新篇章。

  

  彰显担当 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务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支持和服务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也将随之拓展。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事业发展。

  

  针对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都在中国银行的服务覆盖面之内。从小微企业来看,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多措并举,助力普惠金融,将信贷资源优先投放小微企业,通过清单式管理,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台账,提高审批效率,加快信贷投放,实现贷款余额和客户数“两增”。同时,实施差异化定价授权管理,对于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利率倾斜,巩固降费成果,实现不良率和利率定价的“两控”。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2869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超过38万户,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下降。

  

  伴随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银行依托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积累,顺应普惠金融数字化新趋势,不断加大电子化、智能化等新兴线上渠道的拓展力度,强化网络金融、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全面应用,降低服务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小微企业,中国银行也不断推出新举措完善定点扶贫工作。尤其是利用自身优势,引入外部优势资源。

  

  今年5月,中国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将国外肉牛养殖的先进技术引入永寿县常宁镇安德村,邀请卢森堡养殖专家在合作社现场指导,同时捐赠建设肉牛养殖场。这一项目建设标准化牛舍4栋,肉牛存栏260头,吸收周边15个村201户贫困户入股,每年都可实现稳定分红。

  

  如今,中国银行海外机构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积极动员海外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之中。法兰克福分行捐赠旬邑县店头村螺丝菜种植园,作为产业替代项目,帮助贫困户受灾不减收;澳门分行募集慈善资金50万澳门元,投入贫困地区养殖项目。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发挥信息媒介作用,将海外资源与贫困地区需求有效对接。积极撮合正大集团赴北四县投资,创新推出“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四位一体”农业现代化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期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6亿元,已经启动建设,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130亿元,将直接带动就业2.2万人。

  2018年6月6日,中国银行智利分行正式开业,上半年,共有5家新设海外机构顺利开业。

  -CIS-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