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不脱贫他就不移步
——记宏信证券扶贫干部王天银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凭借着一腔万丈豪情与坚定不拔的信念,他放弃城市富足安逸的生活,告别妻子儿女,毅然决然踏进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的布拖县,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方。一头牛躬耕细作于田间只为来年硕果丰收,他也如黄牛一般响应祖国和公司的号召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势必要让布拖县拉达乡博石村这一方贫瘠的土壤变成肥硕的沃土。

  他,就是王天银同志,一位兢兢业业的驻村扶贫干部。王天银同志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扶贫工作统一部署要求, 2015年8月被公司选派到拉达乡博石村担任第一书记。自从成为第一书记起,他就把根扎在了这里,村民的生活状况与幸福愿景始终系在他的心头,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精准脱贫工作,被布拖县委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跋山涉水,誓赢扶贫攻坚战

  回忆起第一次进村的过程及见闻,王天银同志仍然记忆犹新。2015年初冬的一个早上,他跟三位乡干部坐上乡书记的车,向博石村进发,到博石村的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边是陡峭的万丈悬崖,不小心就有失足滑落的危险。随着海拔的升高,车子好像在云层中艰难爬行一样,他开始呼吸困难,感到寒冷,并出现高原反应。短短十公里的路程,车辆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打开车门,他急忙跳下车跑到路边就开始呕吐。

  随后,王天银跟随村书记一行走进了博石村一组,该组坐落于海拔2700米的斜坡低洼地上,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有大小不一的20余处破烂的土坯房屋,房屋上有的盖着木板,木板上放着大小不一的石头,有的房屋上连木板也没有,盖着土,土上长着枯萎的草。王天银浅一脚深一脚地走在泥泞的村路上,听着村书记介绍,他完全没有想到博石村的贫困程度这么严重,全村130余户有近一半都是贫困户。

  寒风中,王天银走近一家农户,还未进门就闻到一股恶臭,来到门前,村书记推开大门,用彝话与屋内的人说了几句,转身对他说:“这是博石村的贫困户米色日尔”。走进房屋那一刻他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博石村的贫困与落后,这是一个约60平方米盖着木板的土墙房屋,房前一个小院坝堆着一堆粪便,无厕所、无畜圈、无厨房,也没有看到自来水管,空气中弥漫着恶臭的粪味,屋内也有一股难闻的怪味,屋内没有灯光,只有一堆燃烧着的火塘,围着火塘坐着七、八个人。在乡、村领导的帮助下,王天银详细地询问了该户情况后又走访了四户村民,发现情况基本一样。

  回去的路上,王天银心中说不出的难受,夜晚久久不能入睡,走访时一双双善良中含着期盼的双眼在脑海中不断闪现,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带领大家走出贫困,改变现状。”

  扎根基层,一心当好“领路人”

  凉山州布拖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总人口19.12万人,其中彝族占96.3%,农业人口占93%。布拖县拥有丰富的高山生态物产资源和彝族历史文化积淀,由于受百姓主观意识和交通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优势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县域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全县现有贫困村16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2027户、50258人,贫困发生率达28.42%。

  为扎实做好博石村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王天银经常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深入群众交心恳谈、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到情况特殊的贫困户家中多次恳谈,倾听他们的呼声,适时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集中讨论。

  通过无数次的实地调研,王天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博石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各个组(户)之间路难行、环境差、住房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实际问题,反复核实登记,做到心中有底有数。

  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王天银带领“五个一”工作组与村委会干部明确指导、具体落实、有序实施,耗时五个多月,耗资334.8万元完成了博石村易地搬迁房屋42套3920平方米(76平方米7套,86平方米10套,96平方米11套,106平方米14户)的建设工作,耗资74.77万元完成了对彝家新寨建设房屋16户806平方米的功能化改造工作,完成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04人的全部房屋建设。同时,王天银协调配合县组织部,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完成了村活动室、厕所、文化室、医务室等“村七有”的修建,完成了入户、入组路、太阳能路灯、集中安置点路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得知全村建档立卡户及临界户的实际困难后,王天银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捐助资金7万元,维修了便民桥一座,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了两次物资,为全村非贫困户发放了市场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2017年7月中旬,王天银又向帮扶单位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8.93万元捐赠款项,专项用于博石村58户贫困户附属房屋外墙及围墙的刮灰及涂料工程,工程完工后大幅改善了当地村民居住条件,提升了该村的整体风貌。

  推“四好”建设,做群众贴心人

  在了解到村里贫困现状后,王天银通过各方力量,克服了语言、交通困难,坚定信心让村上每一个家庭摆脱贫困现状。他常说,要脱贫首先要让村民在思想上做一个富足的人。为了转变村民错误思想,王天银想方设法抓好思想教育,利用“农民夜校”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卫生及感恩奋进等专题学习教育,扎实推进 “四好家庭”评选活动,从思想深处引导党员群众向先进看齐,转变生活环境旧观念及等、靠、要的思想。

  除此之外,王天银还用心重塑乡村文明新风。针对婚丧嫁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问题,他一家家上门走访,和村民沟通思想、征求意见,并制定了依法治村、移风易俗、勤劳致富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村规民约》,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遵规守矩,养成健康文明生活的好习惯,为最终实现脱贫,过上好生活奠定了思想基础。

  踏踏实实驻扎在扶贫前线,王天银经常与乡包村干部及“五个一”工作组长登门入户拉家常,讲解国家扶贫政策,饿了就同村民一样吃洋芋,田间地头遇上村民就用初学的几句简单彝语与村民打招呼,在接触中不断增加了相互了解,逐渐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凭借良好的村民关系,王天银在后来整村规划发展上,易地移民搬迁、彝家新寨建设上,村级道路、入组路、入户路、水电、网络等的建设上,以及集体经济规划落实上,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与拥护。

  兢兢业业做事,勤勤恳恳扶贫。王天银的工作取得了丰收的硕果,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精准脱贫工作,全村贫困户达到了“一超六有”、村“一低七有”要求。在多次重要领导的实地考察调研中,各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都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肯定,王天银也被布拖县委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在四川省、州、县、乡等相关领导部门及“五个一”工作组的协调配合努力下,一个昔日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经济落后、环境条件恶劣的彝区高寒贫困村,正破茧蝶变成为环境舒适、人人安居乐业的高山村落。(白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