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2版:股权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募资成拦路虎 VC/PE开启“慢节奏”
□本报记者 吴瞬

  □本报记者 吴瞬 

  

  “今年募资实在是太难了。”近日,多位VC/PE机构人士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吐露了他们目前的挑战——募资难。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募资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募资难挑战愈发严峻,VC/PE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在进入下半场,VC/PE纷纷开启了“慢节奏”,同时,这也是真正考验VC/PE专业化能力的阶段。

  募资规模大幅滑坡

  从记者走访的多家VC/PE机构看,募资难正在成为各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机构不得不因此直接降低募资规模和预期。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人士表示,今年在股权投资上的资金募集已愈发艰难,基本很难募集到更多资金。

  诺亚研究工作坊表示,私募股权市场的GP(普通合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资金募集困难。2018年上半年有425只基金完成募集,同比减少19.51%;共募集341亿美元,同比减少74.59%,完成募集数量和规模同比均大幅下降。

  而募资难这一趋势其实早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经有所显现,不过二季度开始后则显得更为低迷。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PE机构大力推进基金募集工作,以保持或增强自身的投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基金数量在增长,但其募资额却出现大幅下降。一季度新募集基金数量达634只,同比增长41.8%;总募资规模为2058.09亿元,同比下降31.7%。

  在诺亚研究工作坊看来,募资难背后有三大原因。第一,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给VC/PE募资造成了直接冲击。资管新规限制了金融机构等作为LP的出资,并且设定了新的合格投资者门槛,尤其是对于个人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更加严苛,这直接减少了合格投资者的数量,限制了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源。

  第二,引导基金的投资节奏放缓使得机构募资“变”得艰难。2016年是引导基金最为火爆的一年,募集额高达1.4万亿元,2017年陷入鼎盛后的沉寂。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以及地方债务压力的增加,各地出资愈发谨慎,引导基金的投资节奏放缓。

  第三,从资金需求端看,私募股权市场越来越拥挤。目前,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达两万多家,美国则只有两三千家。

  投资活动开始放缓

  “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投资节奏跟去年同期来比是在放缓的,因为我们整个投资阶段也在进行调整。目前,整个一级市场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一是当前项目估值比较高,二是上市退出的回报率较低,三是资金面较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更加谨慎。”深圳一大型股权投资机构人士李明(化名)表示,总体上,股权投资机构的动作开始“慢下来”。

  2018年上半年,尽管VC、PE合计发生投资案例仅有2555笔,同比减少2.78%,但投资规模却大幅增加,披露投资规模合计约955.07亿美元,同比增加82.84%。这说明,随着基金募集困难,GP在投资时愈发谨慎,表现出投资更加集中,单笔投资规模更大的趋势。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基金募集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募资总规模有所下滑,可以看出一方面各机构募集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部分日渐成熟的PE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开始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严控基金整体规模,开启深耕细作模式。

  比拼专业化能力

  “VC/PE行业现在面临洗牌。很多投资机构在前几年募了很多资金,但这样的资金规模与实际投资能力是不匹配的,导致投资项目质量有问题。不仅是新成立的机构,甚至一些有知名度的机构也会出问题。”华南某百亿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张鹏(化名)表示,过去几年,一些机构盲目投资Pre-IPO项目,后续将面临巨大的退出风险。

  “创投行业这两年,尤其今年变化很大,‘头部化’效应非常快,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二八分化,应该说比一九分化还夸张。目前来看头部机构还是不缺钱的,可以募集资金,但非头部机构举步维艰,募资非常困难,但是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毕竟市场规模非常大。”深圳一创投行业人士表示。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VC/PE机构除了让自身更专业化没别的出路。“加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每个机构才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合理投资,打造自身具有真正的定价能力,而不会引发行业价格战,从而盲目拉高项目估值。”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