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1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002253 证券简称:川大智胜 公告编号:2018-030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有关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对公告中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承担责任。

  一、有关媒体报道情况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川大智胜”)关注到有关媒体于2018年7月27日刊登了标题为《川大智胜研发资本化高达90%,转移利润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报道(以下简称“报道”),该报道已被其它媒体转载。

  二、澄清声明

  为避免上述报道给广大投资者带来误导,公司对媒体报道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核实,现将有关情况澄清说明如下:

  (一)关于“资本化研发畸高”的澄清说明

  报道称:“根据公司2018年1季度报披露,公司开发支出余额达到1.76亿元,比2017年末1.65亿元、2016年末1.42亿元,2015年末1.35亿元,研发项目资本化持续保持增长。如果算上由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2017年末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1.04亿)与开发支出合计为2.69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比重达到17.61%。”将上述事实作为“资本化开发畸高”的依据,并认为公司已超过了如果作为“IPO申报企业的相关红线规定”。

  公司的澄清有如下2点:

  1. 公司研发投入高是事实,但项目属国家重大需求,对公司发

  展战略意义重大,难度很高,需要经费投入也大,立项时经国家多轮严格评审、经费投入在立项预算之内,不存在“畸高”

  报道称“公司开发支出余额逐年增加,到2018年1季度末达到1.76亿元”,这些开发支出余额主要源自:公司2013年开始执行的“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机和三维人像识别技术”相关项目。该项目开发2013年由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立项(批准经费7,693万元),任务是开发高速高精度三维测量仪器,计划2018年完成工程样机验收;2015年11月,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定向增发募投项目,在三维测量仪器基础上开发“高精度三维全脸照相机和三维人像识别系统”,项目经费1.76亿元,计划2018年12月完成;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工程又批准立项“基于三维人脸库的超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经费1.07亿元,起止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以上3个项目总计预算约3.6亿元,至2018年底预算约2.9亿元。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至2018年度的开发任务,实际开发经费在预算批准范围,有关项目详情见表1。

  表1 公司三维人脸照相机和三维人脸识别开发项目表

  ■

  2. 开发任务已经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全球高科技企业都在抢占人工智能高地,人脸识别受到投资人热捧。二维人脸识别技术门槛不太高,国内短时间就出现数百家从事二维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企业。在众多企业刚起步进入二维人脸识别的2013年,公司董事长和技术带头人游志胜教授会同核心技术团队经过认真策划,决定直接开发下一代需求更大、技术门槛更高的高精度三维人像传感器和三维人脸识别技术。

  硬件方面,按科技部任务书要求完成了深度精度达到0.05mm的人脸三维测量原理样机,于2015年12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项中期验收,目前已按计划完成满足产品化要求的多种工程样机,准备通过科技部的初验(2018年12月)和终验(2019年6月)后产业化。

  三维人像识别超越二维人像识别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鉴别用硅胶人皮面具对人物的仿冒。这种“防伪”能力是要害部门、军事单位、涉密系统的迫切需要。三维人像识别技术“防伪能力”与所用的传感器深度精度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国内推出的三维人脸传感器大都精度偏低,例如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三维人脸传感器Realsense的深度精度为1-2mm,防伪能力弱。2017年,美国苹果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载有高精度三维人脸传感器的手机iPhone X,苹果宣布经过大数据测试,欺骗iPhone X搭载的高精度三维人脸传感器的可能性为百万分之一。iPhone X三维人脸传感器的深度精度是0.1 mm,公司开发成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度达到0.05mm的三维人脸传感器,研发费用不能算“畸高”。

  软件方面,公司已经突破了“二维视频监控中任意光照和姿态变化的动态人脸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在高精度三维人脸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开发团队发明了建立带彩色纹理的逼真三维人脸模型(3DRM)成套技术,该模型独立于采集时光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团队发明了解决二维视频监控中动态人脸自动识别的成套算法。

  (二)关于“资本化提前嫌疑”的澄清说明

  报道称:“京达君理解为,在公司取得项目建议书或立项审批表即可资本化,有资本化提前嫌疑。如项目进展失败,公司是否应及时转入费用化?”

  澄清如下:

  公司的资本化工作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它相关法规执行,开发项目立项只是资本化工作的起始时点,开始归集费用,并不是已经资本化。开发项目结题时,如果全部失败,则转入费用;如部分失败,则对失败的部分费用化。

  公司资本化工作每年都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法合规,不存在“资本化提前”。报道称“资本化提前嫌疑”主要是对公司会计准则中“开发支出资本化开始时点”理解有偏差,这里指出的是资本化工作的开始点。

  (三)关于“多笔股权变化令人不解”的澄清说明

  1. 关于公司增资北京华安天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天诚”)相当于拿巨款打水漂的澄清说明

  报道称:“查阅相关披露信息,截至2017年10月末,华安天诚公司所有者权益为-683.67万,而公司认购相当于拿巨款打水漂了。”

  澄清如下:

  公司抓住机遇,增资华安天诚是从战略合作的考虑而不是财务投资的考虑,考量重点是:

  (1)华安天诚的空域管理技术价值

  随着科技发展,民航飞机、机场,航路航线快速增长;军航飞机性能提高,活动规模和方式需求提升;通用航空发展急待开辟低空资源;无人机大量涌现,货运无人机物流呼之欲出,天空日益拥挤。现代空域管理技术将成为空中交通管理的热门技术。华安天诚专注空域管理技术十余年,产品系列成熟、项目应用广泛,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华安天诚的空域评估资质

  我国空域管理由国家空管委统一领导,军民航按照职责和权限组织实施,2010年国家空管委办公室遴选确定了“国家空域评估技术支持单位”,华安天诚是两家单位之一,近年来完成了国家空域管理中心系统建设、北京新机场空域规划方案评估等重要项目,同时华安天诚还承接了诸多军民航、地方政府、机场、通航企业委托的新改扩建机场空域规划与评估项目2017年该公司空域评估服务收入为3,475万元,2018年预计超过5,000万元,空域规划评估工作技术附加值大,将为华安天诚项目毛利率及业绩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3)军民融合空域管理示范工程技术依托单位

  2016年原国家空管委主任马凯副总理亲自在珠江三角洲组织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军民航空域及时释放、动态共享,推动联合运行。作为试点工程,珠三角空域精细化管理试点成果为全国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华安天诚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军民融合空域管理发展中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4)公司与华安天诚进行战略合作

  川大智胜的飞行流量管理、空管自动化技术和华安天诚空域管理技术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双方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在产品技术研发、业务模式创新、市场应用拓展等方面将发挥协同效应,目前双方已制定并实施新的市场发展计划,将在空域动态管理、灵活使用以及终端区军民航联合运行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5)华安天诚净资产为负的主要原因

  2013年,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招标“新一代军航空管系统”项目,共10个标段,平均每标段1.2亿元,共12亿元。招标人规定每个投标人最多中标2个标段。根据中标通知书,有3家投标人中标2个标段。川大智胜中标空管自动化系统2个标段,共约2.38亿元。华安天诚中标空域管理和自动化系统各1个标段,共约2.36亿元。中标后,由于军改机构调整等原因,10个标段合同还未签订。各投标人在投标时就基本完成了开发任务(剩工程任务),先期投入达数千万元。川大智胜用自有资金开发,造成公司2014年业绩下滑。而华安天诚为保证开发,吸纳了部分借款,但借款利息较高,几年来,形成净资产为负。公司认为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因为2013年招标的内容是军航的刚性需求,空管“十三五”规划和国拨经费已明确,已具备全面启动的条件。因净资产为负,评估值不高,川大智胜得以用3.12元/股增持华安天诚23.08%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2. 关于放弃四川华控图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控图形”)相对控股权的澄清说明

  报道称:“通过查询水滴信用等工商登记系统,四川华控图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控图形”)控制人变为自然人苏飏,占比62.3188%,是否意味公司已彻底退出该公司”。

  澄清如下:

  报道中引用数据有误。公司并未放弃华控图形相对控股权。事实是:2012年,公司以1,100万元价格收购华控图形公司56%股权,华控图形公司创始人苏飏夫妇占股44%,当时华控图形公司估值1,964万元。因华控图形公司经营需要,2017年引入四川知识产权基金等3名投资人以现金2,000万元增资,占股20%,原股东股权稀释为0.8倍,川大智胜股权由56%下降为44.80%,苏飏夫妇股权由44%下降为35.20%,3名新投资人股权占20%,华控图形公司估值1亿元。川大智胜仍相对控股。经过此次溢价增资,公司5年前投资华控图形的1,100万元增值至4,480万元,增值307.30%。同时,解决了华控图形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求。

  3. 关于公司退出原控股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系统集成公司(以下简称“集成公司”)控股地位及转让股权给员工持股平台,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澄清说明

  报道称: “公司转让系统集成股权是意味公司把人脸识别、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中成熟的技术、业务及利润转移到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平台,侵害其他中小股东(股民)利益”。

  澄清如下:

  公司退出集成公司控股地位是为了支持集成公司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事实证明,公司此举调动了集成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两年来,集成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估值大幅攀升。川大智胜公司对集成公司的原始投入快速增值。

  集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川大智胜投资510万元,占比51%,处于控股地位。集成公司由新蓝公司创始人左齐教授任总经理,负责经营。成立后,因系统集成竞争激烈,业务毛利率低,发展缓慢。至2016年资产评估时,集成公司估值为3,283.31万元,每股3.28元/股,8年增值228%,年均估值增长率不到30%。

  2016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双创”的背景下,集成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积极要求引进战略投资人,开拓新业务,快速发展。但因上市公司川大智胜控股,不利于引进战略投资人和团队“双创”,因此,川大智胜决策退出控股,将原持有的集成公司26%股权转让给2个员工持股平台,自己保留25%。

  事实证明,此举调动了集成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开拓新业务,工作取得成功,员工数量增加一倍。2018年5月,四川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信产”)进入集成公司。在川投信产收购集成公司老股和增资过程中,对集成公司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价格从2016年的3,283.31万元快速升值至1.06亿元。该轮投资,川投信产收购集成公司老股东股权,同时又为集成公司增资2,621.25万元,共计持有集成公司44.80%的股权。川大智胜公司股权进一步稀释成20%,但集成公司整体估值上升至1.32亿元。川大智胜对集成公司原始投资510万元,在转让股权中已收回853.66万元,留下20%股权估值2,642.72元。公司股东权益大幅增值,没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报道中提到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都是川大智胜公司的无形资产,2016年集成公司股权转让只涉及集成公司资产,不能混为一谈。

  三、相关风险提示及其他说明

  公司欢迎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对公司公告内容进行咨询、了解和查询,也欢迎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对公司的法人治理、规范运作、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等提出好的建议和实事求是的批评。但对那些罔顾事实、恶意歪曲的不良媒体和作者,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公司所有公开披露的信息均以上述指定的报刊和网站刊登的公告为准。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特此公告。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一八年八月一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