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控制权转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弈格局生变

  梳理发现,除三聚环保等少数公司外,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多为市值在三四十亿元小公司,主营业务普遍不佳,股权质押率较高,被收购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与收购方的产业布局差异较大。

  某环保上市公司董事长透露:“上半年多家出现资金链危机的上市公司都在积极接洽国资。”近期被国资控股的北京地区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坦言,主要还是资金问题,今年银行对于民营企业放贷明显收紧,大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后引发连锁反应,资金链更加紧张。若国资入驻,在缓解公司流动性的同时,等于给上市公司做出背书,在银行授信方面将获更多便利。

  “很多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卖壳方倾向于跟国资打交道,这样保障性更高。”一位正在牵线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的投行人士称,此前作为“屯壳大户”的私募遭遇冷落,因为很多私募自身资金实力不济,以前都是借助银行杠杆买壳。

  专业并购研究机构添信资本指出,国资接盘增多更深层次原因是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模式变化。这里分为两类情况。

  一类是国资公司本身从事国有资本运营业务,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可实现旗下优质资产证券化,从而推动混改,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优质资产,实现优质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市场上的买家以这类国资公司为主。这类公司大部分改组完毕,内部激励机制市场化程度高,所以其入主公司的后续动作值得期待。以当代东方的新控股股东山高投资为例,乃山东高速集团全资子公司,以“投资、控股和资本运作”为中心,涵盖基金、融资租赁、投资、资产管理四大业务板块。

  另一类是国资公司成立目的是投资某一特定的新兴行业,承担了培育新兴产业任务。这类公司往往投资了不少初创型企业,项目有较大融资压力,但是所投企业不一定能达到上市标准。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国资公司可利用并购重组方式实现旗下资产上市,实现“投融管退”闭环。同时,国资公司可利用上市公司本身的募资优势,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产业整合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