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2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诚双盈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基金管理人: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送出日期:2015年10月24日

 §1 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基金托管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2015年10月23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

 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本报告期自2015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

 §2 基金产品概况

 ■

 §3 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

 注:1、上述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持有人认购或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

 2、本期已实现收益指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2 基金净值表现

 3.2.1 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

 3.2.2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

 注:1、本基金转型日期为2015年4月13日,截止报告期末,本基金转型未满一年。

 2、本基金建仓日自2012年4月13日至2012年10月13日,建仓期结束时资产配置比例符合本基金基金合同规定。

 §4 管理人报告

 4.1 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

 注:1.上述任职日期、离任日期根据本基金管理人对外披露的任免日期填写。

 2.证券从业的含义遵从行业协会《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4.2 管理人对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的说明

 在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信诚双盈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信诚双盈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的约定,本着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本基金管理人通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基金运作。本报告期内,基金运作合法合规,没有发生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行为。

 4.3 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 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以及公司拟定的《信诚基金公平交易管理制度》,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实际落实公平交易管理的各项要求。各部门在公平交易执行中各司其职,投资研究前端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和投资决策流程,确保各投资组合享有公平的投资决策机会,建立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交易环节加强交易执行的内部控制,利用恒生交易系统公平交易相关程序,及其它的流程控制,确保不同基金在一、二级市场对同一证券交易时的公平;公司同时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平交易分析系统,在事后加以了严格的行为监控,分析评估以及报告与信息披露。当期公司整体公平交易制度执行情况良好,未发现有违背公平交易的相关情况。

 4.3.2 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本报告期内,未发现本基金与其它投资组合之间有可能导致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异常交易。报告期内,未出现参与交易所公开竞价同日反向交易成交较少的单边交易量超过该证券当日成交量5%的交易(完全复制的指数基金除外)。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15年三季度以来,由于权益市场回调后剧烈震荡,加上IPO暂停,大量打新和配资资金回流银行理财,推动债券配置需求快速上升,利率和信用债的绝对收益率水平及信用利差均出现快速下行。在股市大幅回调的背景下,虽然地方政府债发行量飙升,且预计四季度信用市场仍会出现大额净供给,但债券供给上行并未对需求形成明显压制。考虑到权益的震荡行情仍未结束,预计债市的牛市行情仍会得以维持。

 市场资金面方面整体维持偏宽松格局,由于三季度宏观经济持续在底部徘徊、微观主体盈利恶化,央行继续降准降息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并出台新的法定准备金率考核方法,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微幅下行。在全球经济走弱的背景下,美元加息周期的启动继续推迟,而国内的货币政策仍将着力于稳增长,预计央行仍会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的低资金成本将对债券牛市形成有效支撑。

 通货膨胀水平压力不大,由于两大支柱产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颓势难转,经济探底走势仍在进行,通货膨胀即便有缓慢上行对债市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总体依然支撑债市行情,但若财政发力稳增长,经济进一步恶化概率降低。目前看来通胀周期启动的货币条件仍不具备,CPI绝对水平仍偏低,对债市压制较小,且CPI仍存在下降空间,但总体上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幅度将较为有限。

 展望四季度,预计宏观经济仍延续下滑势头,基本在底部徘徊,鉴于经济筑底仍未完成,权益市场仍存在一定风险,我们对权益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谨慎态度,基金资产配置以流动性较好的债券配置为主。目前中高等级信用债绝对收益率尚可,仍具有良好的配置和杠杆价值,但低评级信用债发行人的资质恶化值得关注。由于宏观环境不佳,微观主体盈利将会出现明显恶化,长期盈利低迷主导的个体信用风险将继续积聚和加速暴露,规避雷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但在宏观经济维稳的背景下,爆发系统性信用风险的概率极低,个券信用风险的影响范围也会较为有限。

 鉴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本基金在三季度对权益资产做了大幅减仓操作,持仓几乎全部为利率债及信用债。预计债市在打破了传统的三季度魔咒之后,年内继续走牛的概率较高,四季度基金投资策略仍将谨慎参与权益资产,侧重于债券资产投资,重点布局中高等级、流动性好的品种,以债券票息和息差收益为主,规避盈利和现金流都继续恶化的行业,做好信用债的排雷工作,保障基金净值的稳定增长。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81%,基金落后业绩比较基准3.01%.

 4.6 报告期内基金持有人数或基金资产净值预警说明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未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两百人)的情形。

 §5 投资组合报告

 5.1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

 5.2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股票。

 5.3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股票。

 5.4 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

 5.5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

 ■

 5.6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资产支持证券。

 5.7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贵金属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未进行贵金属投资。

 5.8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权证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权证。

 5.9 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股指期货交易情况说明

 5.9.1 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股指期货持仓和损益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未进行股指期货投资。

 5.9.2 本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投资政策

 本基金投资范围不包括股指期货投资。

 5.10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国债期货交易情况说明

 5.10.1本期国债期货投资政策

 本基金投资范围不包括国债期货投资。

 5.10.2报告期末本基金投资的国债期货持仓和损益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未进行国债期货投资。

 5.10.3本期国债期货投资评价

 本基金投资范围不包括国债期货投资。

 5.11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11.1 本基金本期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没有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

 5.11.2 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中,没有超出基金合同规定备选库之外的股票。

 5.11.3 其他资产构成

 ■

 5.11.4 报告期末前十名股票中存在流通受限情况的说明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前十名股票中不存在流通受限情况。

 5.11.5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的其他文字描述部分

 因四舍五入原因,投资组合报告中市值占净值比例的分项之和与合计可能存在尾差。

 §6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单位:份

 ■

 §7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情况

 本报告期,基金管理人未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

 §8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其他重要信息

 无

 §9 备查文件目录

 9.1备查文件目录

 ■

 9.2存放地点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地--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号上海国金中心汇丰银行大楼9层。

 9.3查阅方式

 投资者可在营业时间至公司办公地点免费查阅,也可按工本费购买复印件。

 亦可通过公司网站查阅,公司网址为www.xcfunds.com。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4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