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包不住“火”
张勤峰

 近段时间,随着利率长债突飞猛进,债券市场“迎接国债利率2%时代”的呼声高涨,信用利差或主动或被动地重新走阔,令之前因利差畸低而饱受诟病的信用债得以暂避风头。然而,就在最近短短十数日,信用风险事件接二连三,违约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投资者信用风险仍在发酵而非收敛。

 二重债临危得救的戏码虽然惊心动魄,但在最近此起彼伏的偿债风波中,或许只是扮演了抛砖引玉的角色。10月以来,距离“08二重债”和“12二重集MTN1”被国机集团兜底,安全度险不到半月时间,南京雨润、天威英利、中钢股份的存续债券先后因为到期或回售而曝出兑付危机。放在当下,“问题债券”们集体遇险,不仅是对信用基本面继续恶化的“现身说法”,更是对信用债无底线行情的赤裸裸“嘲讽”。

 业内人士认为,高收益资产稀缺的局面仍未扭转,有利于维持信用债良好的供需关系,与此同时,债务违约尚未从量变引起质变,目前信用风险的累积尚难以系统性拉大信用利差。就拿上述“问题债券”来说,虽事出之因多种多样,但在难题面前,发行人千方百计保兑付的心态却高度一致,最终二重债因托底过关、雨润中票意外全额兑付,即便发生实质违约的英利中票乃至中钢债也未完全关闭后续偿债的大门。但正如某券商报告所言,“纸”终将是包不住“火”的。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陆续发生的信用事件并非孤立现象。2015年国内债券市场的风险事件明显较此前上了一个数量级别,私募债市场从年初起就已是“风声鹤唳”,公募市场也已发生数起实质性违约亊件,这在此前绝无仅有。经济增速下行的过程,就是信用风险逐渐积聚的过程,当前信用基本面仍在持续恶化,前期积累的很多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很大,未来此类事件可能会层出不穷,在投资中盲目降低评级无异于饮鸩止渴,即便在“缺资产”的当下也要留一颗“防踩雷”的心眼。(张勤峰)

 ■记者手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