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辉
北京时间上周五(9月18日)凌晨美联储推迟加息的决定,未能阻挡美元震荡走强的脚步。上周五以来,美元指数再度从94点一线缓步攀升至96点水平附近。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基本面向好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继续增强等因素支撑下,美元中期强势料将持续,而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继续承压。
美政策立场坚定
尽管上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再度上演了一场政策基调偏软的加息“空城计”,但投资者对于美元加息周期的开启,却仍旧如履薄冰。结合美联储主席耶伦及近日其他一些美联储高层的整体政策表态,目前美联储在加息上依旧保持了十分坚定的政策立场。
本周三,具有货币政策投票权的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洛克哈特向媒体重申了他对美联储年内加息的信心,这一信心来自于美国扎实的消费数据。在此之前,洛克哈特本周一曾对媒体表示,“没有什么能阻止美联储在今年12月之前加息”,甚至“10月FOMC议息会上加息的可能性也存在”。与此同时,本周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布拉德、旧金山联储行长威廉姆斯也均表示,美联储有充分理由在年内收紧货币政策。
随着美联储高层频频发出鹰派声音,美元指数在9月18日受不加息决定影响而短暂下跌后,本周连续反弹走高,相继攻破95、96两个整数关口。对此,来自中金公司等机构的观点普遍认为,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兑现之前,美元汇率预计都将保持阶段性强势。外汇交易商易信本周四也表示,从技术走势上看,中短期内只要美元指数维持在94上方交投,其震荡上行的趋势都将会得以保持。
大宗商品或承压
今年5月以来,以铜、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再度陷入新一轮弱势下行。对此,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投行纷纷发表观点指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多数商品存在巨大过剩产能两大因素,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相对低位水平依旧持续震荡走弱的主要原因,短期内该格局预计仍难扭转。而上周巴克莱银行则进一步发表观点指出,美元长期升值的趋势是导致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另一大推手。在此背景下,资源出口型国家货币汇率与商品价格走软,或将出现弱势共振。
巴克莱外汇研究小组发现,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已经成为本轮商品熊市中的受害者。这些经济体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制造业衰退、经济下滑,并且本国货币贬值,这也是部分非美货币显得低迷的原因之一。巴克莱进一步表示,在出口价格下跌和商品需求放缓的环境中,受此困扰的上述国家很可能需要货币贬值来使经济恢复平衡。
综合近期部分出口型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的表现,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在美联储加息利剑依旧高悬、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仍将长期持续的背景下,以原油、基本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短期内仍难以扭转。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的贬值压力,也将进一步推动美元的趋势性上涨,并继续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