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互联网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9月09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良VS颠覆 互联网转型遭遇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一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争夺之后,尽管浓烈的火药味还未消散,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却都在后续的产品创新和稳定的模式搭建上遭遇瓶颈,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俨然进入到一个焦灼而无力的阶段,产品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互联网公司技术先发优势日渐丧失,而传统机构转型的思路也开始陷入迷茫,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部门的整体架构的影响,是通过改良渐进还是彻底颠覆,成为一个难解的选择。

 “如果公司未来实现互联网化的话,可能有必要将现有的组织框架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全部‘烧掉’,重新建立一套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新框架。”在此前一场行业交流会上,曾有业内人士判断,互联网金融意味着完全新的范式,传统金融机构需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构当前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转向C2B的定制商业模式以及O2O的市场运营体系。一家社交投资平台的负责人分析,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概念需要颠覆传统券商原则,重构和发掘用户价值,互联网转型将意味着重新定义传统机构。

 不过,这种颠覆式的互联网转型似乎并未奏效。有券商机构人士透露,当前部分券商内部设立互联网金融部门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趋势,但真正发挥的功能却非常有限,券商传统的业务架构并未发生实质变化,“现在市场的情况是等待制度重新修复,金融机构对自身互联网金融投入的精力开始分散,加上监管层对创新的容忍度可能在降低,短期缺乏动力去做相关布局。”据黄冰介绍,他所在的公司设立的互联网金融部门更类似一个大型的硬件技术支撑单位,仅为在线经纪业务及相关服务客户匹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新技术模式和开发、通过互联网进行运营、对外寻求其他互联网渠道合作等,业务模式的“颠覆”并没有发生。

 在各类券商、基金公司引入互联网思维后,以改良的方式进行转型的策略,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却也遭遇了普遍的质疑。“产品过于同质化、单一化,令用户的选择产生审美疲劳,而仅靠互联网金融的渠道及价格战的方式赢得的客户积累,似乎也没有改变传统机构的盈利模式。”有券商人士认为,因互联网金融创新获得市场广泛关注的中小券商实力并未出现显著的提升,“弯道超车”的格局暂未出现,“互联网仅仅只是扮演一个通道工具,而在这个工具被使用之后,业务的实质性突破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创新曲线,几乎难有一家证券公司能够理解互联网思维,行业内对创新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

 对于大多数券商、基金公司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意味着大规模的投入,但由于盈利考核机制的要求,金融创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较低,对业务贡献度较低,也令传统人士对创新空间的后续拓展抱有怀疑。“如果转型空间有限,那么传统机构会不会在这场相对浮躁的互联网风潮之下成为牺牲品,在严格的风控和制度安排下,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可能因为金融创新的效果不佳而最终沦为配角。”

 另一方面,具备庞大市场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入金融领域之后,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始迎来漫长的阵痛期。“无论是在风险控制能力还是用户积累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都相对明显,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需要自足金融思维,单纯将金融产品线上化,可能未必吸引长期有效客户,如何将流量用户转为客户,形成清晰的变现盈利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始终需要面临的问题。”上述机构人士说。

 互联网证券业相关人士分析,当前互联网平台自身发展金融业务实际仍然存在劣势,比如一些涉及线下的OTC业务、基金管理等业务,互联网公司缺乏专业储备,互联网公司开展的金融业务亟待深化。“金融牌照还无法很快放开,互联网公司当前只能通过合作和并购的方式切入金融领域,真实的创新亮点并不多,当前互联网银行的模式,似乎也是复制传统直销银行的方式,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就是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各类平台间差异并不大。”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切入金融理财领域后,还需解决补贴、代销风险、普及用户、打破传统业务刚性壁垒等多个问题,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基因仍待注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