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7版:投基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选股型与量化对冲型基金
□民生证券 闻群

 □民生证券 闻群

 

 再有一个交易日,8月份的股市就要落下帷幕,月内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再度出现大跌:人民币贬值、全球股市以及大宗商品的巨震,为此央行再度出手“双降”,同时国务院通过养老金入市计划,以期稳定市场信心。截至8月28日,上证指数月内大跌11.77%,收报3232.35点,已连续三个月深幅回调,深成指下挫12.72%,创业板指数跌18.02%,中小板指跌12.51%。行业表现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全线下跌,共有综合、商业贸易、建筑材料等9个行业跌幅低于10%,另有非银金融、计算机、国防军工、传媒4个行业跌幅超15%,非银板块跌幅最大,达18.29%。从风格指数来看,小盘价值和中盘价值指数跌幅较浅,小盘成长指数跌幅最大。从特征指数来看,微利股指数相对抗跌,高价股指数表现落后。

 8月以来,纳入统计的1194只开放式主动偏股基金138涨34平1022跌,整体加权平均下跌5.82%,尚处于建仓期的次新基金表现较好;319只开放式指数型基金1涨318跌,加权平均下跌13.07%,黄金ETF联接和多只分级次新股基业绩居前;投资海外市场的108只QDII基金净值18涨1平89跌,整体加权下跌5.40%,另类投资QDII业绩抢眼。

 大类资产配置

 建议投资者在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上,可采取股债均衡的配置策略。积极型投资者可配置30%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积极型品种),1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5%的指数型基金,15%的QDII基金,25%的债券型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配置2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10%的指数型基金, 10%的QDII基金,25%的债券型基金,3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保守型投资者可配置25%的主动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偏平衡型品种),30%的债券型基金,45%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

 偏股型基金:

 市场情绪有待修复

 最新披露的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1.3%,利润同比下降1%,反映经济终端需求萎靡,企业利润继续被侵蚀。整体而言,上半年GDP的主力军金融业萎缩严重,下半年经济有破7风险,传统的“房地产+制造业+出口”模式难以为继。从政策角度来看,未来稳增长不会退出,只会加码,而且思路会更加务实,从货币转财政,从金融转实体。就当前市场而言,政策底已十分清晰,市场是一个有底有顶的政策“温室”。

 展望9月,在市场企稳的前提下,主题性机会仍是主要的投资逻辑,择时重于选股。同时三、四季度往往是变盘的多事之秋,后半段依照市场情况,一些稳增长、超跌以及有催化剂的板块或将迎来行情。落实到偏股基金具体的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低估值价值基金和有业绩支撑的真成长风格基金的均衡配置,注意控制权益类资产仓位水平,重点关注管理人投研实力雄厚、选股能力出色且各期业绩表现稳健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此外,稳健型投资者还可关注与市场关联性较弱,回撤控制能力较强的量化对冲产品,如华宝兴业量化对冲、海富通阿尔法对冲等。

 固定收益品种:

 继续关注信用债基

 在汇率稳定后,央行适时地释放流动性对冲资本流出,这将给股债资产带来短期的交易性机会。长期而言,风险资产价格的提升,还需依靠改革,改革得以实现,债市的长牛足以确立。债市方面,未来15.4万亿地方债将通过置换的方式完成债务结构调整,供给压力仍然存在,短期利率下行可能面临阻力,但中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规范管理有利于约束地方融资需求,促进无风险利率下行。针对债基的投资策略,短期央行呵护流动性宽松的意图明显,债市的投资环境相对乐观,可继续坚持中高评级、短久期信用债的配置价值,建议重点关注配置该类券种为主的债基。激进型投资者可适当投资信用债分级债基的进取份额,近期转债市场随A股市场深幅调整,建议待市场趋于平稳后,再做转债基金进一步的布局。

 封闭式基金:

 逢低布局高折价品种

 截至2015年8月28日,6只可比传统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较上月末小幅收窄0.51个百分点至19.78%,整体折价率水平仍处于高位。在平均剩余存续期为1.54年的背景下,简单平均隐含收益率(按当前市价买入并持有到期按当前净值赎回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为15.15%。具体到封基的投资策略,短期市场仍将在3000点-3500点的箱体内震荡,考虑到当前的折价率水平安全边际较高,建议可在市场震荡筑底过程中布局折价优势品种,而市场情绪修复尚需时日,投资者可从中长期配置角度持有场内封基,做到价值与成长两手抓,维持平衡型组合,并着重关注基金管理人的中长期行业布局与选股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