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两融余额动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爆仓”到主动“避险”

 7月9日市场反弹以来,随同指数几番涨跌,两融余额反复波动,但整体上仍然未脱离大的降杠杆周期。

 根据有关数据,7月9日至今,两融余额区间下降2776.56亿元,降幅为19.27%。在此期间,市场融资买入额居前的板块分别是非银金融、计算机、房地产和医药生物,具体金额为4058.50亿元、2621.42亿元、2603.02亿元和2241.82亿元;与之相对,休闲服务、轻工制造、综合板块融资买入额较少,分别为106.70亿元、288.50亿元和371.7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除开休闲服务和国防军工两个板块累计获得融资净流入,其余26个板块全部呈现融资净偿还现象,金额居前的板块是非银金融、银行、医药生物和房地产。

 考虑到7月9日以来的多数交易日里,大盘运行在3600点至4100点区间,2700余亿元两融余额下滑,事实上已经体现了融资客规避风险心理,而且与6月中旬大盘5178.19点高位下跌被动“平仓”相比,此次融资客主动避险意味更为强烈。

 6月15日,沪综指在前一日创出5178.19点阶段新高基础上,“意外”下跌2.00%。此后18个交易日里,沪综指加速回落,区间下跌1804.64点,跌幅高达34.84%。两融余额“顽抗”四个交易日后,拉开一轮长达14个交易日的连续资金外流。其中6月18日也是两融降杠杆的起点,当天两融余额报收2.273万亿元,创出两融余额最高纪录;伴随此后大盘快速下杀,大量个股超预期下跌,跌幅可观,而受到券商融资止损线限制,不少高位建仓的融资盘开始沦为A股“定时炸弹”,频繁随同股价下跌爆仓冲击市场。两融杠杆风险也在这时达到顶峰,两融爆仓盘与股指结成负反馈,叠加巨额恐慌盘释出,使得两融余额在大半个月内减少8000余亿元,仅仅7月6日、7日和8日,市场融资余额就连续净流出1363.01亿元、1443.46亿元和1700.19亿元,在两融历史上位居前三。

 从2014年7月22日开始,两融余额连创新高,从最初的4000余亿元一路突飞猛进到2015年6月18日的2.27万亿元,11个月时间里翻了5倍多。期间非银金融首当其冲,与银行、房地产、计算机、医药生物板块等一道成为两融“吸金王”,具体融资买入额分别为3.48万亿元、1.71万亿元、1.23万亿元、1.24万亿元和1.23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开始的两融余额暴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投资的非理性,狂热加杠杆为市场带来了丰厚的赚钱效应,也埋下了暴跌的隐患,更提前消耗了“牛市”的生命。不过今年6月中旬之后的回调,也令融资客更清楚地意识到杠杆工具具有的风险,更促成了7月之后投资者“主动”降低杠杆,自发性推动两融杠杆向“健康”回归。

 西南证券研究认为,按照主要成熟市场规律,一般融资总量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在2%左右比较合适,依照这一标准,A股融资融券余额维持在1万亿元左右比较合理。目前来看,两市融资余额正朝着这一目标良性回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