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6版:中证金牛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文生:通过改革破解需求不足
□本报记者 黄淑慧

 □本报记者 黄淑慧

 

 中信证券全球研究部主管及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作了以“周期去哪儿了?”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经济周期波动显著下降的新常态,预计下半年总需求下行压力难以逆转,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而要破解中长期经济需求不足的难题,需要推动包括计划生育政策、财税政策、对外投资在内的系列改革。

 下半年政策维持宽松态势

 彭文生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似乎发现经济周期消失了,经济增速呈现持续下行态势。这不仅发生在中国,事实上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是如此,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十分疲弱,波动很小。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环境中,甚至面临通缩压力。这意味着,经济的下行压力主要是需求不足,而非供给不足,过去几年各国政府竞相推出宏观宽松政策,但效果有限,政策刺激带来的经济反弹难以持续。

 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总需求下行压力难以逆转。今年上半年总需求增速只有3%左右,只有名义GDP增速的一半左右。最近市场对于猪肉价格上涨会否引发通胀讨论较多,这次情况与往年不同。过去“猪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猪肉价格上涨发生在需求上升的时候,而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供给减少引起,对于CPI短期会有些冲击,但掩盖不了总体经济需求较为疲弱的态势,因此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多少影响。日前公布的财新PMI数据低于预期,显示制造业增长进一步放缓的趋势。这其中既有信用扩张持续放缓、企业实际融资利率处于高位的因素,也存在有效汇率大幅升值拖累出口的原因。

 在此背景下,彭文生判断,下半年宏观政策将维持宽松态势,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流动性,继续降准甚至降息都存在可能性,尤其会采用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降低长端利率。财政政策也将加大扩张力度,增加预算内的支出,加快政府项目审批和投放,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力度。如果1万亿元的第三批地方债务置换计划推行,则意味着全年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发行的地方债规模将达3万亿元。这将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财务状况,推动基础设施投资。

 金融周期步入下半场

 对于如何看待中期经济走势,彭文生表示要考虑金融周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过去十多年,房地产繁荣与银行信贷扩张互相促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方式。而这种扩张于2013年达到顶点,现在进入到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阶段。这种调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二是广义信贷增速放缓,两者叠加将对实体经济构成冲击。从美国的例子来看,其金融周期于2007年至2008年见顶,随后几年经历了痛苦的去杠杆过程。所不同的是,美国主要是家庭部门去杠杆,表现为减少消费,中国主要是企业部门去杠杆,表现为降低投资。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两三年整个经济的总体需求因为去杠杆和房地产的调整,也会承受下行压力。

 彭文生表示,从人口红利消退角度来讲,房地产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未来是如何调整、调整节奏多快的问题。作为投资者而言,不能低估人口结构对于投资回报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增量已经大幅下降,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会看到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劳动力的减少将抑制投资需求。虽然生产者/消费者比例下降将提升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但并不意味着整体消费增长率的上升。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处于高位也成为全球性现象,贫富分化将抑制消费需求。综合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金融周期下半场去杠杆等因素,未来几年中国整个宏观环境面临储蓄过剩的问题。消化过剩储蓄有两个渠道,如果转化为国内投资,利率将呈现下行趋势;转化为国外投资,汇率则面临贬值压力。

 如何破解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他表示,出路在于改革,三方面改革对促进未来经济增长有所助力。一是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根本性转向,如果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同时增加公共服务鼓励生育,生育率的回升短期将拉动需求,长期将增加劳动者供给。二是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应当以促进公平为导向进行改革,如降低增值税,引进房地产税。三是政府主导投资于人口年轻的经济体,若干年后这些投资产生的回报将支撑我们未来的消费。“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措施如果得到切实推动,也将改善中国经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