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熊市下的裂变:
商品定价体系凸显“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王姣 马爽

 昔日辉煌再难觅,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早已湮没在浩浩历史风尘之中。自2011年初开始,因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和“中国需求”持续萎靡,大宗商品市场开启了新一轮漫长熊市。

 众多商品价格被腰斩的阴影之下,众多实体企业哀嚎遍野,“经营困难”、“利润下滑”、“亏损严重”等字眼在最新的年报和季报中俯拾皆是。更令人悲观的是,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次熊市还未见底,不少商品价格或将继续下跌。

 然危机的低谷孕育着希望的生机。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宗商品竞相“拼跌”,带来的是改变定价格局的契机。一般而言,商品牛市中,市场往往是卖方主导,作为买方的中国只能被迫接受不断攀升的价格,无力改变定价规则;而商品熊市中,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中国作为需求端的主要力量,能够改变现有的定价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谓是一箭三雕:输出过剩产能、掌控沿线资源以及形成中国主导的贸易规则,而这三大目的将从不同的路径全面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力。”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