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8版:第十二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巡访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用一颗匠心做基金
□本报记者 曹乘瑜

 A股直上4000点时,华商基金蝉联金牛基金公司,并拿下4个单项奖。去年此时,华商基金拿下6个单项奖和金牛公司奖。年年获奖,年年奖项的丰硕程度甚至超越大型公司。

 乍一看,华商基金实在是一家不那么“锐意进取”的基金公司。比如,在新三板、股权直投、分级等新业务层出不穷的公募业,华商基金仍然耕耘着传统产品的“一亩三分地”,在这个躁动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沉静。不过,这种“落伍”似乎也没有拖后腿,短短一年多时间,华商基金自身规模已经从2013年底的200亿元,上升到今年一季度末的600多亿元,从一家中型规模基金公司跻身上游,最难得的是,其主要产品都是利润可观的权益类。

 毫无疑问,在打造细分竞争优势上,华商基金正势如破竹。

 虽然没有股权激励和创新产品,但华商基金的投资团队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其老明星团队里如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田明圣、公司副总经理兼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梁永强、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刘宏……在这个奔私成风的时代,他们却依然坚守在华商,不离不弃。而且新人辈出,先后涌现费鹏、蔡建军等70后、80后的金牛基金经理。旗下近期新发的产品,也创下一天80亿的募集规模记录。

 去年以来,华商基金对新发的产品屡屡做出提前结束募集的决定。总经理王锋透露,在这一轮行情中,华商基金没有大肆募集,正是为了对每一位投资者负责。被问及为何能有这只稳如磐石的队伍,他淡淡地表示,“这大概就是公司文化的吸引吧。我们给予每个人极大的尊重和自由。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只追求眼前利益。我们在考核激励上也会有所倾斜,综合来看,公司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的文化氛围。”

 在华商基金,记者感受到一种家文化的浓厚氛围。一方面,投研团队之间有着良好的交流机制和培养机制,年轻人在这里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很多时候,他们宁可在这里多做几年研究员也不愿意跳槽去别的公司做基金经理;另一方面,则是上下一致的投资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企业成长,为投资者创造财富——这也被华商基金视为企业神圣的使命。而华商的基金经理们,也在用一颗匠心做基金。如今,华商基金已是擅长权益类投资的公募桥头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