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期指数衍生品前景广阔

 易盛农期指数研究专栏

 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商品指数化投资有了越来越强的需求。商品指数化投资不仅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也可以改善期货市场流动性,对推动期货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从其市场基础、品种特性、投资价值等方面讲,在当前开发农产品指数化产品均具有较好的前景。

 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

 从全球范围看,编制商品指数的初衷是作为政府、研究机构及投资机构观察经济运行、市场波动趋势的先行指标。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全球各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开始积极推进商品指数化产品创新,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在2000年后,伴随大宗商品牛市的出现,商品指数衍生产品也获得快速的发展。据彭博统计,截止2013年,全球范围内商品指数化产品的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商品指数化产品包括:商品指数期货期权、商品ETF以及场外商品指数互换交易等。

 商品指数化投资可以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投资和风险对冲需求,在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间建立起有效的桥梁,从而为期货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力量。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其对投资标的多元化、组合风险分散的需求日益增强,商品指数化投资可以满足上述需求。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将进一步优化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对于进行商品指数产品创新,监管部门的态度积极。2014年12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这为商品期货ETF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内交易所、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商等各类机构均积极参与商品指数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商品期货指数不断增加和完善,涵盖全市场指数、行业指数、单商品指数等,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

 当前进行农产品指数化投资具有比较优势

 在近期全球经济复苏疲弱,美元逐渐走强的背景下,未来大宗商品波动幅度可能加大。与金属、能源、工业品相比,经济周期运行中,农产品市场价格受市场供给的影响更大,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价格走势的独立性更强。同时,受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影响,谷物、软商品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结合现货市场价格目前的运行趋势来看,农产品价格在经历深幅调整后,由于部分品种的总市场供给处于偏紧状态,其价格已开始重新走入上升通道。因此,相对于综合商品指数,农产品指数化产品可能会有更好的收益表现。

 就中国市场而言,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目标价格改革的覆盖范围不断增加,这将增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定价机制的市场化、透明化,提升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市场活跃度,为农产品指数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在我国CPI的构成中,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品种所占的权重约为1/3,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对我国通胀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农产品指数化产品将在抵御通胀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易盛农期指数开发指数衍生品具备可行性

 目前,我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和风控制度存在差异,若单一市场指数与全市场综合指数的可替代性较强,则投资于单一市场指数的管理成本将更低。易盛农期指数是我国期货市场较早发布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之一,其成分商品包含油脂油料、软商品和谷物三大类别,实现了对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类别的全覆盖。根据2009年6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数据统计分析,易盛农期数与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全市场农产品指数收盘点位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296,这表明易盛农期指数尽管是单一市场指数,但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变化具有良好的表征性。因此,在开发指数化产品中,以易盛农期指数为标的具有成本优势。

 易盛农期指数具有良好的投资表现。据统计分析,易盛农期指数与沪深300指数、中证全债指数的相关系数低,分别为0.1393和-0.1597,这表明在股票和债券构成的投资组合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易盛农期指数,可以显著的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优化投资绩效。在高通胀水平下,易盛农期指数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全债指数,显示出易盛农期指数具有良好的抗通胀能力。

 此外,易盛农期指数的编制方案借鉴了国际主流商品指数的编制特点,尤其是标普高盛商品指数,将流动性和可跟踪性作为其核心要素。从模拟跟踪效果而言,易盛农期指数具有较强的可跟踪性和可复制性,能够成为指数化产品的收益基准。

 更多指数信息请参见易盛农期指数专区:http://index.esunny.com.cn

 -CIS-

 □ 永安期货 王晓宝 左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