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9版:艺术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寿山石变迁风云录
□刘宗跃

 □刘宗跃

 

 刚刚过去的2014年,艺术品市场延续2013年的下行通道,但在大多数板块欲振乏力的同时,寿山石却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羊年临近,一场名为“拍卖市场中寿山石价格走势”的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通惠河畔的石工坊艺术馆举行。业内人士认为,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萧条的情况下,寿山石价格将保持向上走势。

 一条坑头溪带来的宝藏

 从祖父辈就开始做寿山石开采,直到自己经营寿山石高端收藏的陈真云,三代人几乎见证了中国建国后寿山石市场发展的整个变迁。

 陈真云说,其实寿山石开采自明代以来就有了,当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工具,只能对矿山的表面进行开采。上世纪80年代,很多港台商人来福建购买寿山石,当地人惊喜地发现原来家门口的石头竟然能卖出好价钱,于是开始了近10年的疯狂开采。“那时候寿山石原石很丰富,价格也比今天便宜得多,现在大约100万元人民币的石头,当时也就一万多元,而且还有的挑。”

 陈真云的家就在福建出产田黄石的那条“坑头溪”的附近。据文字记载,“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有一条约1公里长,200多米宽的山溪,是田黄石的出产地。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以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种地不如挖石头”

 陈真云回忆说,“坑头溪”沿线的村民知道田黄的丰厚回报后,地也不种了,纷纷在自家田中挖起了石头。在他自己现在还保存的一张照片上,一块地上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人蹲在那儿挖地。“田黄石有时很奇怪,相邻人家的几块地,有的人家就能挖出好几块田黄,有的一块都没有。为了争石头,邻里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遵循只挖自家地的原则,不会挖到别人家田间。”

 现在,每块曾经产有田黄的土地都被挖了五六轮,最开始的时候,挖到30克以下的可能就随手一丢,第二遍的时候,再把以前丢掉的20克以上的捡回来,同时丢掉20克以下的,第三遍的时候,就只能找到一些10克以上的。后来,5克、6克都被当作宝贝一样收集起来。到现在,田间的田黄石已经很难找到,而那条著名的坑头溪也早已干涸,被当地政府立了一个牌子,成为旅游景点。与此同时,田黄的价格在市场上一路狂飙,2013年秋季,西泠拍卖的一件田黄卖到一克约1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打破了由中国嘉德保持的一克10万元的纪录。

 然而即便是1克1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陈真云看来也不会是田黄的终极价格。“2006年的时候,一块56克的田黄我以5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去了,1克约1万元,当时买家问我,这么高的价格,往后还有多少升值空间,我回答不出,他也知道的确卖得很贵了,因为田黄那时的均价是几千块1克,当时北京三环边的房子也就七八千元人民币1平米。但是后来,我找过这个买家,想用5万元1克的价格买回来,他不卖了。”陈真云说,现在如果还有人问,15万元1克的田黄买回去,能有多少升值空间,他依然答不出来,因为田黄是越来越少,而资本却永远对它趋之若鹜。

 另一方面,因为从小就看着祖辈在田中挖着石头,“能挖出一斤以上的田黄在村里都是极为轰动的事情。”因此,陈真云说,目前市面上流通的500克以上的田黄,只要看到照片,他就能追溯到最初是从谁家的田中挖出来的,通过谁卖给了谁,中间又赚了多少钱。因此,如果突然冒出一块超过500克的田黄,陈真云认为,大多都不是真正的田黄,“因为从记载来看,明朝以来,田黄总共就出了1000公斤,500克以上的也就几十块,都是有数的。”

 近些年,不止水边的田黄,山上的寿山石资源也几近枯竭,“山上的寿山石还有一些料,但是政府已经禁止挖掘,由于以前过度开采,很多山像蜂窝煤一样被炸得到处都是窟窿,山石松动,极易发生坍塌事故。因此即便没有政府的禁令,也很少有人敢于冒这个险了。”

 东西越来越少 价格越来越俏

 陈真云说,虽然2015年的经济大环境和2014年一样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但寿山石一级市场的精品部分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只要价格合适,不是天价,就很好‘走’。”在陈真云的经验中,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寿山石和书画等领域一样,先前被作为礼品的中低档产品是此轮调整中受创最为严重。但寿山石的收藏因此获益。“本来这些中低端礼品市场在一段时间被炒得价格虚高,此次调整,正好将这部分市场挤压回其应有的价格区间。”北京艺融总经理王莺歌也认为,原来在市场中投机的人,在此番调整中都走掉了,留下的都是真正想收藏的。

 相对一级市场,拍卖公司的征集却陷入窘境。西泠拍卖印砚部经理蔡祥祥介绍说,寿山石的征集一直就不太好做,市场不好的时候卖家更不愿意出手,“藏家一般手里的精品也就几件,他们很清楚一旦卖掉,就再也回不来了。除非给出一个非常好的价格,否则藏家不会让你拿走这件东西,说白了,市场上还是精品太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