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缩无利好
□本报记者 王姣

 □本报记者 王姣

 

 伴随着国际原油、铜、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市场对全球通货紧缩的担忧逐步升温。目前来看,欧元区CPI已陷入负值,瑞士CPI仍在零附近徘徊,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CPI都呈回落势头。

 通缩到底意味着什么?根据IMF的定义,通货紧缩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一般用CPI表示)或GDP平减指数来衡量的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它是意味着鱼蛋肉奶等商品价格的下跌,普通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还是意味着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将面临收缩?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单单分析油价下跌的影响则要简单得多。随着纽约油价、布伦特油价双双跌破50美元关口。2014年下半年国内汽、柴油平均价格较当年上半年分别只下跌了7.53%和7.69%,“十二跌”后国内主流的93号汽油和0号柴油价格已全面进入“5元时代”,这对“烧油”出门的驾驶员显然是一大利好。

 然而如业内人士所言,商品价格持续的下降对全球经济绝非好事。物价回落会影响投资与消费预期。消费者等着捡便宜货,容易导致社会消费萎缩;企业投资收益下降,债务负担加重,就可能裁员或减薪,从而让消费更不景气,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998年到2002年间我国就曾出现通货紧缩,受三角债拖累,经济活力下降。

 上述这种情况推论的主要属于需求萎缩型通货紧缩。不过学者们也指出,两类通缩有不同影响,供给冲击型通货紧缩则具有物价下行、产出扩张的经济特征,一般来说其通缩程度温和、持续性不长,对经济影响总体偏良性。同样是1998年,美国GDP增速高达4.5%,而CPI增速却降至1.6%的接近通缩标准水平,除供给端中长期影响因素外,当时主要还受到能源价格快速下行所带来成本端的良性冲击。

 就中国目前的物价水平而言,不少专家则倾向于认为,随着中国向“新常态”演进的思路逐步明朗化,加上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全面改革,眼下的通缩压力很可能将转化为调结构、稳增长的动力。

 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当前的低通胀对中国有四大利好:一是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二是原材料投入品价格下跌,形成了成本红利,进一步扩大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PPI下降有利于倒逼产能过剩行业整合与出清,也为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提供了好的时间窗口;四是低位CPI为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众多金融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央行将降息和降准并用,可以更灵活地提供流动性。

 不过有观点认为,目前的通缩风险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引发总需求低迷密切相关,要防止“准通缩”转化为信贷紧缩与通缩并存、增长率下滑与就业下滑并存的不利宏观局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