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4版:本周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猛发股票基金 提高业绩基准
基金公司憧憬“风继续吹”
□本报记者 田露

 发行大胆“投奔股市”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没错,这版《春》之散文也可以借用来描述正在转暖的基金发行市场。借着这轮远远超出大多数人预期的牛市东风,基金公司推出基金产品的速度也是急急切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目光瞄准的都是A股或新三板这样的风险市场。

 “整个1月都是疯狂卖基金模式。我们一只基金第三方销量刚从3000万卖到5000万,转眼就从5000万又到了1亿,收官时这边已卖出1.39亿,满满都是感动!没有时间犹豫,新的基金首发又来了。之前我们有只股票型基金最近6个月的收益是21%,现在原班人马打造这只新股基,20亿上限闪电发售,目测又将是一只提前结束募集的爆款新品,朋友圈里有兴趣的,我都呼吁赶紧来抢。”这是近来某基金公司一位市场人士透露的情况。

 而记者从多方打听的消息是:多家基金公司均有意扩充2015年的基金发行计划,有业内人士更透露:南方某小型基金公司打算一口气在年内发行30余只基金产品。他指出,虽然这家公司情况较为特殊,但至少也说明了全行业的热情。

 “认购费都是银行的,管理费还要给银行抽成,基金公司每发行一只基金都是有成本的。以前为了压缩开支与成本,有的基金公司一般的基金产品都不太发了,但现在势头明显变了。”他说道。

 上海某银行背景的中型基金公司,近年来艰苦奋战扭转亏损,随着财务状况的好转和牛市暖风阵阵袭来,公司的经营战略也开始调整。

 “对,就是多发几只产品,而且会更偏向权益类。”该公司人士在交流中明确告诉记者。

 向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等基金产品的转向,似乎已成为目前基金行业的一道风景线,而就在一两年前,普遍流行的还是对之前过分倚重权益类产品的反思,“拓展固定收益产品线,加快向综合性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成了很多基金公司的口号,为此,对固定收益产品投资、研究人才的招揽也十分热烈。

 “股市热闹起来后,原先的这些口号也喊得没那么响亮了。可以理解,因为去年11月以来的A股行情发展远远超过包括机构在内的各家预期。总体来看,我们还是认为A股这一两年或为中国人口红利终结前的最后一次大级别牛市,虽然中间会有反复的波动曲折,但向上的空间还在,而且大盘蓝筹股票中的一些板块,上升幅度可能远远超过指数。在这样的大势面前,相信少有几家基金公司会坐等机会错过的。”有业内人士点评道。

 抬高业绩基准 放大风险偏好

 去年上证综指的上涨幅度超过50%,能实质上跑赢指数的基金产品并不多。牛市的到来震惊了全市场,牛市所提供的收益率也震撼了很多基金客户。

 “我们的期货对冲专户产品,2013年的收益率在10%时,客户还相当满意,现在可不一样了,人家会和股市比,越看越不满。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的期望值,都一样是水涨船高的。”两周前,某基金公司的副总在总结2014年业务发展时,有这样复杂的感叹。而据记者从有关渠道获知,以前上述业务被这家公司当做业务支柱之一,但目前向何方深入,公司高层却已摁下不表了。估计,日渐清淡的市场已使其深入发展面临较大阻力,公司也有意聚焦到其他业务上去。

 “除了主板,还有新三板,各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发行此类专户产品,业内预计都是两年三倍的回报。这样的产品根本不用兜售,不是提前预约就是被客户‘秒杀’。”一位对相关情况较为了解的人士对记者透露。他表示,一方面,基金客户对于产品回报的胃口被大大吊起;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在竭力布局风险相对更高的业务,以前对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低回报产品,乃至期货对冲等中性产品的热情,转眼间似乎都被“打入冷宫”。

 以分级基金产品为例,就在两年前,大部分分级基金都还是“票房毒药”,B端亏损连连,二级市场交易清淡,基金本身的规模也不断走低。有分析人士认为,分级基金基础份额往往是指数型的,本身风险不小,再运用上杠杆,导致B端份额风险放大,遇上熊市,这就是一枚“杀伤力”巨大的利刃,曾让一些试水的投资者痛悔不已。但去年最后两个月,分级基金涨幅巨大,狂飙突进,为相关基金公司的分级基金产品带来绝好机遇。业内人士透露,分级基金中的个别热门品种,在半年时间之内,规模已暴增近百倍。

 分级基金的绚丽火花引起不少基金公司觊觎。实际上,继申万菱信基金此次“黑马”般地崛起之后,不少基金公司已有意跟进跑马圈地。记者获悉,上海某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南下到另一家基金公司履新后,已决意复制业内几家公司在分级基金领域的成果,潜心钻研,积聚火力,志在将分级基金做成自家的拳头产品。

 “我们也眼红,但我们开会研究过,这里面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太多,我们实力还不具备,所以选择放弃。”谈起此业务,另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副总不无遗憾地表示。

 各家公司之所以对分级基金兴趣大增,真实原因还在于,二级市场的狂热能带来一级市场基金份额的增长,而前者的狂热显然因B份额节节攀升的净值所驱动。如是来看,牛市之下,往日平淡稳定的收益已很难挽留住基金客户的心。为此,一些基金公司也特意提高了新发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以增强在发行时的吸引力。

 “我注意到,现在一些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算下来,已达到7%、8%左右了,而在从前,5%、6%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所以这对于基金管理人在投资管理上的挑战就更大了。”有位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透露了最近业内动态。不过,他也表示,去年不少权益类基金虽然没有跑赢大盘,但20%、30%的收益也不罕见,提高业绩比较基准正是基于对牛市“风继续吹”的信心。

 扩支增员 顺应景气周期

 随着经营上出现较为重要的调整,各公司的新年预算也呈现明显增幅。上海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负责人就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将显著加大在权益类基金营销推广和第三方销售上的开支,此外也在考虑招聘新员工。

 “现在招人的口子松了,老总想的是趁热打铁把几个热门产品的市场做起来,对人才成本也就不那么斤斤计较了。”另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也透露。

 而1月初,记者所采访的一位基金公司副总也曾豪气地放出一句话:大力招人!他同时自豪地表示,基于2014年各业务部门的良好业绩,公司将大手笔激励优秀员工。

 “我们的激励机制很明确,按照目前的业绩提成,2014年全年,公司里有好几位员工的年度总收入都将超过我们高管。这样他们开心,我们也相信不会留不住人。”

 2015年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走来。农历春节临近,也是许多基金公司召开年会,总结与筹划未来的时刻。对于一些从业年限较长、资历颇深的基金业人士而言,却总能在胜景中看到危机,在景气高点时预留一手。

 “我们公司内部,以及一些同业交流后认为,在未来三年左右,中国经济可能走入明显的通缩,那时候就是资产价格下行的时候,相信对股市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努力抓住这一波牛市,也就是多赚点钱,打响点市场影响力,将公司的基础在行业景气高点时打牢。”沪上一家资产规模正在向“中型”迈进的基金公司副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具体到一些业务上面,我们既要大胆进取,也要谨慎行事。比如在定增业务方面,当市场在1800点-2000点时,我们觉得参与定向增发非常安全,将来的收益空间也会相当诱人,我们也会大力推动客户资金参与;但当市场走到目前点位,我们就觉得,或许可以再看一看,或者发一些投资多家公司定增的专户产品,而不是押宝一两家公司,这样风险就会小很多。”这位副总道。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类似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基金行业基本是“牛市”思维,一改过去发行低风险产品、减员增效的经营策略,在产品布局、产品投资领域、杠杆使用、业绩预期乃至费用支出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放大了风险偏好。当股市仍然在“牛市”轨道运行时,这样的选择毋庸置疑。不过,若不考虑到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市场方向,在一些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蜂拥而上,或是摊子铺得过大,战线过长,则有可能给一些基金公司未来的稳定发展埋下一定的风险隐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