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短拳相济化解经济下行风险
顾鑫

 ■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顾鑫

 

 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2015年经济增速预计会继续下台阶,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一季度面临的形势复杂,要实现经济开好头、起好步,尚需政策进一步发力,除继续推进着眼于长期结构调整的结构性改革,还应适时出台包括货币定向宽松、大项目投放等提振短期总需求的政策。

 从数据看,2014年经济运行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广义货币(M2)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2.2%;城镇新增就业超1300万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结构优化特征较明显。需求结构方面,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至51.2%;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人口结构方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到54.77%。

 展望2015年,预计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投资方面,尽管房地产销售去年四季度出现改善,但传导至房地产投资仍需要一个过程;制造业产能过剩尚未出清,对于制造业投资的掣肘仍将继续。出口方面,尽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高于去年,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贸易商心态谨慎,国内比较优势的改变和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意味着即使是外贸形势转好也只是结构性改善。消费方面,居民收入变化往往滞后于经济,流动性收缩带来的影响也尚未完全释放。

 短期而言,除面临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还面临一些可能会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因素,如果不尽快化解,则会对全年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和投资意愿,货币政策宽松并未使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信用违约风险;三是热钱外流带来货币贬值压力,而贬值则会导致热钱进一步外流。

 因此,积极化解风险,扭转悲观预期,实现经济良好开局至关重要。除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改善经济结构,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应重视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

 一方面,货币政策应适时适度进行宽松。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存在一些掣肘因素,如贬值预期和资金外流,新增的流动性可能并没有如愿进入实体经济即所谓“脱实向虚”,但要降低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宽松又不可避免。因此,不妨进一步借助PSL等定向宽松政策工具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另一方面,应抓紧落实铁路、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大项目,立竿见影地发挥稳增长效果。去年,发改委提出了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重大工程,明确了2014、2015年的重点项目。其中,铁路投资在2014年的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铁路投资预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农田水利方面,去年四季度提出加快建设关系全局、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的水利投资预计会稳步增长。当然,新常态下的稳投资不能主要靠政府资金,而是要调动社会资本的热情,相关改革应同步推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