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2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投资者“荣辱与共”

 作为一名在基金行业耕耘14年的基金经理,王华的一大感悟是,投资者并不善于辨别基金经理,所以需要一个更好的机制,帮助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形成良性关系。

 因此,在银华回报灵活配置基金的设计里,采用了一个特殊的设置——引入附加管理费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要与投资者利益捆绑,荣辱与共。

 根据产品介绍,该基金的管理费分为基本管理费和附加管理费,前者每日提取,后者在每个封闭期结束日提取。其中,基本管理费率为1%,远低于目前1.5%的行业水平。附加管理费为每年15%。但是,需要基金在每个封闭期当期收益率超过1.25%,并且在提取评价日当天,基金份额累计净值超过以往提取评价日的最高基金份额累计净值,才对超出部分提取附加管理费。

 这种类似私募提取业绩报酬的方式,让管理费和管理人的业绩贡献挂钩,是一种产业链上的创新,将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绑得更紧密。而此前的管理费,可能更多和渠道的规模贡献挂钩。

 目前,市场上也有几只提取业绩报酬的公募基金,但都是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银华回报灵活配置成为首只提取业绩报酬的主动管理型产品。相比之下,因为是主动管理,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考验更严苛。

 按此计算,当该基金年度累计收益超过9.7%时,银华回报灵活配置基金的持有人成本大于常规1.5%的基本管理费模式。

 虽然9.7%看上去是一个并不算亮眼的业绩水平线,但是,要长期达到这一数字却很难。根据Wind数据,2009年成立的47只主动管理型股基,到目前为止,仅有5只年化收益率超过这一水平,2010年成立的51只产品中仅有9只达到这一水平。

 “关键是建立机制,我们希望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关系。”王华说。

 王华认为,公募基金行业长期缺少“绝对回报”,投资者对公募的信任和行业里的优秀人才在一同流失。将私募机制引入公募行业,既能够在费用环节让投资者少花“冤枉钱”,也能鼓励基金经理提高业绩,减少基金人才的流动性。带着一份行业责任心,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