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衍生品/对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融余额突破8000亿元
□本报实习记者 叶涛

 □本报实习记者 叶涛

 

 11月20日以来,A股强势启动第四轮逼空,期间沪综指连收六阳,吸引场外大量资金入市博弈。受亢奋市场情绪激发,布局两融热情亦盛况空前,尤其近3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日均达到千亿元水平,潮水般涌入的资金推动融资融券余额一举突破8000亿元关口,达到8118.35亿元。

 三天狂增近3000亿

 继本周三股指完胜2600点之后,昨日沪综指再接再厉,盘中攀上2631.40点新高,至收盘时依然录得2630.49点,沪市成交额当天也再度放大,达到3389.61亿元;深成指同样表现不俗,昨日劲涨96.65点,报收8860.43点,指数刷新17个月新高。成交方面,沪深市场昨日双双放量,累计成交额达到6095.78亿元,为A股历史天量。

 事实上,自11月20日开始,大盘即强势向上展开第四轮逼空,迄今沪综指累计收出6根阳线,指数收盘价也频频突破前高,区间涨幅达到7.39%。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指数日创新高之旅,两市每日成交额亦水涨船高,始终维持历史高位。

 正是在增量资金入市意愿爆炸的氛围中,两融余额增速换挡提速,于本周三再下一城,攻破8000亿元大关。据wind数据,当天市场融资买入额为1004.34亿元,较前一日增加近百亿规模;融资偿还额为874.58亿元,环比增加114.27亿元。由此两融余额从11月25日的7986.66亿元正式进入8118.35亿元“新时代”。

 纵向来看,从11月21日收盘时7625.11亿元规模到本周三突破8000亿元大关,近400亿元的“资金鸿沟”仅仅花掉融资客3个交易日时间,资金介入热情之高由此可见一斑。本周一、周二和周三市场融资买入额飙涨,分别达到1048.90亿元、915.68亿元、1004.34亿元,较11月前半段日均五六百亿元水平接近翻倍;期间融资净买入也分别达到202.06亿元、155.37亿元和129.76亿元,在两融历史上位列前三甲。

 究其原因,分析人士表示,大盘第四轮逼空固然是融资热情飙涨的导火索,但资金面维持宽松,以及对央行延续降准的预期才是主导此轮融资热的关键。一方面,10月下旬以来A股流动性保持充裕,在此背景下,央行于11月21日推出非对称降息,令投资者对流动性进一步放松带来的大盘上涨抱有强烈预期,短线博弈热情大增;另一方面,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疲弱,部分市场认为此次非对称降息将是央行全面降息的开始,着眼于中长期布局的资金因此获得鼓动,也加速流入两融市场。从时间点看,两融资金爆发恰恰以21日央行降息为拐点。

 权重板块吸金力强

 从8000亿元的两融余额总量看,增量资金介入两融行情热情爆棚毋庸置疑,但以行业属性来划分,并非全部行业板块都能获得融资客同等青睐。wind数据显示,11月20日至26日,融资买入额居前的板块主要有金融、房地产、有色金属等,大多为影响指数的权重板块;相反融资买入额靠后的板块则大多为弱周期板块,如休闲服务、家用电器等。

 具体而言,申万非银金融板块吸金能力最强,不仅区间融资买入额达到675.83亿元,而且该金额还显著超过排位第二的房地产板块,房地产板块的融资买入额为268.78亿元;银行、有色金属板块紧随其后,买入金额分别达到251.51亿元和199.15亿元;而且除医药生物板块录得195.44亿元融资买入、位居行业排行第五外,行业融资买入前五位中有四席为周期性权重板块。从金额占比上看,仅仅上述4个权重板块融资买入额即达到1395.27亿元,占两融市场区间融资买入总额的36.04%。与之相对,休闲服务、纺织服装、轻工制造板块融资买入力度垫底,但区间买入金额也分别实现8.41亿元、30.92亿元和34.27亿元。

 从融资净买入额来看,行业排名略有出入,靠前的板块分别是非银金融、医药生物、银行、传媒和有色金属,具体金额为82.64亿元、36.98亿元、35.19亿元、33.70亿元和32.39亿元;房地产板块跌出前五,净买入金额为28.71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虽然蓝筹板块崛起是此轮大盘行情的源动力,但融资客并未放弃对新兴成长板块的追逐,同时投资者对地产行业未来走势依旧存在较大分歧。

 由此,11月20日-26日融资买入力度最强的前十只股票中有9只为金融股,中信证券、中国平安、海通证券额度最高,分别为88.45亿元、66.39亿元和60.60亿元,仅有辽宁成大隶属商业贸易行业,其买入金额为30.51亿元。与上述趋势相一致,在两融资金支持下,申万非银金融同期收获21.50%的涨幅,为全部行业板块最高,且领先第二名的建筑装饰板块12.53个百分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