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洋: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
研究开展碳期货交易可行性

 □本报记者 李超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22日在“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正在研究制定市场定位、发展路径、监管框架等具体规则。正在抓紧制定股权众筹融资监管规则。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将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主体拓展到“新三板”挂牌公司。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推进碳交易试点和统一碳市场的顶层设计,研究开展碳期货交易的可行性。

 围绕推进监管转型,推动市场创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能力,姜洋表示,一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并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技术渗透性强,有着广泛和潜在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亟需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近年来,为满足创新型、高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证监会针对市场层次比较单一、市场覆盖面不广、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加强资本市场体系和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为对接投融资需求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姜洋说,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正在研究制定市场定位、发展路径、监管框架等具体规则,进一步拓宽广大新兴产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渠道。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要求,正在抓紧制定股权众筹融资监管规则,努力为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股权融资拓宽渠道。推出优先股这一证券新品种,为包括新兴产业企业在内的各类发行人提供灵活的直接融资工具,促进资本与科技的对接。

 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将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主体拓展到“新三板”挂牌公司,以方便更多的企业在债券市场获得发展资金。

 二是深入推进监管转型,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基础薄弱、市场约束不强等原因,监管部门更加注重前端审批和准入监管。2014年,证监会将推进监管转型作为工作重点,主动调整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放松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转A02版,相关报道见A02版)

 (上接A01版)姜洋表示,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新“国九条”各项要求,抓紧落实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资本市场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产业能力,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适度监管,继续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分项公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内容,推进行政许可审批过程信息公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上述措施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审批负担,提高审核效率。

 二是加快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拟在创业板建立专门层次,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一年后发行上市。丰富“新三板”市场交易方式,支持挂牌公司并购重组和发行优先股。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三是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结合《证券法》修订工作,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

 四是创新期货市场品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实践中,碳期货价格透明度高、公允性强,能够较好地反映碳排放权资产的价值,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行业倾斜,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企业的发展。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推进碳交易试点和统一碳市场的顶层设计,研究开展碳期货交易的可行性。

 五是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期货行业。证监会将逐步放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准入限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为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同时,证监会将围绕“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职责,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做好《证券法》修订和《期货法》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稽查执法体制机制,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营造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