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货币政策料千方百计加快创新
□本报记者 任晓

 □本报记者 任晓

 

 10月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较疲弱。在这一背景下,货币政策或千方百计加快创新,运用多种工具从数量和价格方面同时引导,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10月社会融资增量创年内仅次于7月的次新低,余额增速更是创出历史新低。其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继续同比少增,反映了强化表外监管带来的表外融资持续低迷的影响。从表内融资看,10月贴现票据增长1171亿元,显示银行依靠票据来冲贷款规模,实际融资需求偏弱。此外,M2增速继续回落,存款流出压力不减,都显示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较疲软,加上政府财政支出不给力,导致10月经济动能略有减弱。

 为稳定经济,刺激需求,仍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刺激力度。从目前政策取向观察,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行,财政政策逐渐回归,不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这一角色的转型,可能会使货币政策肩负的压力更重。当前我国信贷供需关系在行业、期限、投向、企业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都是货币政策面临的难题。

 货币政策还可祭出哪些工具手段呢?

 首先,全面降息仍需观察。当前,采取全面降息仍面临诸多掣肘,或令决策部门犹豫不定。由于真正降低融资成本需约束无效投资和负债主体预算硬化,政府背书和预算软约束下的国有部门是高收益、低风险的融资主体,资金逐利性注定了中小三农信贷来源受到挤压。因此,硬化约束(减缓挤出)简政放权(改变小微风险盈利机制)才是根本出路。在此之前,全面降息不会是政策首选,而继续定向宽松将是底线思维下的无奈之举。

 其次,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调节,基准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尽快完善抵押补充贷款机制(PSL),提高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投放的控制能力。同时,在当前背景下,央行将采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鼓励信贷适度、有效投放。

 再次,在多方掣肘下,货币政策或千方百计加快“创新”,开发多种新工具与新手段放水到实体经济中去并引导利率下行。MLF工具可能会更多频繁使用,同时不排除央行开发出更长期限的政策工具。不过,如果通胀环比持续放缓,更大力度的利率向下引导工具可能有必要使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