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内幕交易时有发生 不因身份不同区别对待
倪铭娅

 ■ 以案说法

 □本报记者 倪铭娅

 

 近年来,官员内幕交易时有发生。在监管机构与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与严厉打击下,一些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甚至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的内幕交易大案、要案浮出水面。面对官员内幕交易行为,证监会多次明确表示,坚持根据个案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综合分析认定并确定处罚幅度,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处罚,不同情况不同处罚,并不因违法行为人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

 内幕交易类型多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向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通俗地说,这是一种证券市场的舞弊行为,类似于玩扑克游戏中偷看底牌的作弊活动,对参与市场交易的其他投资者而言是极不公平的。

 从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例看,内幕交易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内幕消息获利。利用内幕消息获利在市场中最常见。股票市场是信息驱动的市场,有关上市公司重组、对外投资、定期报表业绩、分红方案等的信息,经常能够引发股价的暴涨行情,因此容易滋生内幕交易。二是中介者“突击入股”。三是基金经理“老鼠仓”。四是上市公司董监高利用自身身份优势从事内幕交易。

 严打官员内幕交易

 在“零容忍”打击内幕交易案件的高压态势下,官员内幕交易仍时有发生。以近年罕见的内幕交易“窝案”天威视讯内幕交易案为例,该案件内幕信息传递链条复杂,涉及范围广,创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涉案人数之最。

 2012年4月,天威视讯公告称,拟通过向深圳广电集团等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市天宝广播公司和天隆广播公司网络资产和业务。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倪鹤琴、天宝广播总经理冯方明等多人作为重大资产重组工作的主要协调人和参与人,因职务原因提前获知信息并利用配偶、亲属、司机等人证券账户大量买入。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通过领导班子考评、职工座谈会等渠道获知消息并对外泄露,导致内幕消息大面积扩散。

 2012年12月,倪鹤琴等15人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移送司法机关。2014年1月17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此案。同月,证监会对许军等十余人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行为做出行政处罚。

 官员内幕交易的另一个案例是在停牌前突击买股票。2013年3月5日,W股票停牌,随后公布了系列利好消息:3月7日,上市公司公告了拟实施每10股转增10股的高送转方案;3月12日,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收购意向书》,拟收购金矿采矿权等资产;5月16日,上市公司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并配套融资预案》,拟将大股东控股的公司装入上市公司。

 刘某某在任某市市长期间,因工作关系结识W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张某。2011年1月,刘某某调任某省某部委任厅级官员,张某在该部委申请项目,与刘某某经常接触。2013年2月26日刘某某打电话给张某打听相关项目进展情况,张某告知刘某某拟把相关项目装入上市公司并定向募集资金。次日起,刘某某儿子账户、儿媳账户以及朋友账户转入大笔资金,刘某某配偶高某某控制本人及儿子、朋友账户在家里的电脑下单,在停牌前的3天时间内突击买入W股票37万余股,交易金额303万余元。以复牌后首日打开涨停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盈利151万余元。

 上市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寻某为上述系列利好事项的主办人,其控制“邓某”账户,于2013年2月累计买入W股票45万余股,交易金额330万余元,以复牌后首日打开涨停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盈利240万余元。

 目前,证监会已将涉案嫌疑人刘某某、高某某、寻某等移送公安机关。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内幕交易成为官员腐败、利益输送的新渠道,相较于贪污受贿等传统形式,以证券市场为通道进行的利益输送和腐败形式更隐蔽、收益更高、危害更大,还衍生出上市公司和政府官员之间扭曲的利益捆绑关系。

 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深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和优质资产注入等进程加快,各类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进入活跃期,掌握审批大权的相关政府官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内幕信息。除了自身贪欲驱动的主动内幕交易外,一些市场人士将内幕信息作为新型贿礼馈赠给相关政府官员的被动型内幕交易也时有发生。

 政府官员从事内幕交易不但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还败坏社会风气,是一种以权谋利、损公肥私的新型贪腐现象,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呈易发多发态势。在监管机构与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与严厉打击下,一些内幕交易大案、要案浮出水面,涉案金额之大、利益链条之长、手法之隐蔽,令人触目惊心。当中既有上市公司高管等内部人员和证券从业人员,也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甚至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在内幕交易的利益诱惑面前,他们未能守住底线,最终受到了应有惩罚。今日起本报推出“以案说法”专栏,介绍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内幕交易犯罪案件,希望这些案例能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思考与警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