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私募看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期调整风险大 长期结构牛市不改
□本报记者 黄莹颖

 □本报记者 黄莹颖

 

 短期风险大

 中国证券报:本周大盘出现明显调整,背后原因主要有哪些?

 代雪峰: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本周二市场的大跌,技术面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毕竟7月下旬以来,市场涨幅非常可观,大盘指数涨幅超过13%。8月底以来,大盘指数涨幅也不错,超过6%。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态度谨慎的资金出于锁定收益的考虑,开始撤出。

 吴险峰:本周市场的调整,主要还是技术性调整,毕竟市场前面积累了相当涨幅,市场在这个时候调整并不意外,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如果追究此次市场调整的触发因素,主要在于近期国内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使得有关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增加。此外,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增强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总体来看,本周的调整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市场自发的行为,是上涨过程中的一次阶段性调整。

 中国证券报:回过头来看,7月以来的行情主要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代雪峰:这一波行情,从经济层面看,整个宏观经济预期改善,经济触底成为市场的共识,这使得市场再无大幅下跌的空间。而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在“沪港通”消息刺激下,海内外资金大量涌入,使得蓝筹股估值修复行情得以展开。

 吴险峰:这一波行情主要是两路资金共振的结果。一路是海外资金,4月以来,随着沪港通临近,海外资金进场力度明显增强,从目前情况看,这种趋势仍会延续。另一路是国内资金在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房地产、信托以及其他各种无风险资产利率逐步下降,使得资金流入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两路资金目前还没有趋势性变化,中间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变化,但是从总体趋势上看,不会有大的变化,仍会延续前面几个月呈现出来的趋势。

 结构牛市将持续

 中国证券报:结合近期的市场的变化,对未来行情有哪些判断?

 代雪峰:从本周二的成交量来看,成交量处于历史上的阶段性高位,对比历史上同等交易量的市场演绎变化,需要引起警惕。在下跌情况下放那么大的量,即使是有新增资金进场,短期内股市也不可能有太好表现。另外,从本周个股跌幅情况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跌停的股票,市场没有跌透,反而更令人担心。所以从短期来看,市场仍有调整风险。

 从中期行情来看,7月下旬,也就是第一波行情启动时,当时30月均线5年来第一次有效突破。而按照中国股市的历史规律,30月均线突破之后,起码会有三到六个月的行情,目前我们还是坚持这一判断。从目前市场的演绎来看,行情会呈现波浪式的三个阶段:第一波,从2050点左右冲到2250点左右;第二波,从2250点左右冲到2350点左右;第三波,从2350点左右开始。在三波的间歇,市场会面临阶段性调整。

 吴险峰:未来市场会是结构性牛市行情。本轮A股上涨中,国内资金的作用更大。但是有一点,从机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这一波新增资金并不是以散户资金(居民资金)为主,而是一些房地产、企业主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开始看好A股的机会,因而进场投资。投资者先不要太乐观,牛市就是权重股要大涨,但权重股大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基本面向好,另一个是流动性十分充裕。但目前看来,这两方面条件都还不具备。

 未来市场的风险在于,海外资金进入的总量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下降过快,海外资金会增加对中国经济的怀疑,那么这部分资金会减少对中国股市投资的力度。市场流动性萎缩会导致股市出现趋势性变化。

 中国证券报:结合上述判断,未来主要看好哪些板块以及具备哪一类特质的个股?

 代雪峰:从长期看,未来市场会继续结构化的行情。

 首先,目前尚看不到大牛市行情启动的迹象。在经济基本面方面,无论是出口、消费,都面临着较大困难。而原来的周期性行业,即传统行业,面临着过剩的问题,这是占股指权重最大的部分,未来产生爆发式增长是不太可能的,也就是说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空间不大。此外,不管是从分红还是股价上涨的因素看,大盘蓝筹股都找不到买入的理由。

 其次,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前景值得看好,许多具备高成长特质的公司会涌现出来。估值低、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容易得到资金追捧。

 在创业板、中小板中,这类特质的公司比较集中,如果在大盘下跌的背景下,创业板、中小板同时下跌,跌幅可能比较大;而在大盘企稳的情况下,反弹力度也会较大,在反弹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行情龙头。

 吴险峰:这波行情的产生并不是建立在经济基本面好转的背景下,是结构性行情,这意味着与经济基本面关联度高的周期股不会有良好表现,比如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真正的机会在于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产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