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1版:金牛基金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制规模冲动的心魔

 近期两家基金子公司数亿元资金的离奇失踪,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焦点。银行不敢做的基金做,信托不敢做的基金也做,放松风控的基金子公司终于尝到了苦果。有鉴于此,基金公司纷纷对子公司业务开展自查,力争防范更多的类似风险。

 作为大资管时代的“新生儿”,不到两年时间,基金业子公司的规模就接近两万亿。但是一路走来,可谓红灯频闪。笔者查阅了这一年多来关于基金子公司的各类相关报道,“末日狂欢”、“风险暗涌”以及“隐忧重重”等标题比比皆是,众多业内人士其实早已觉察到,基金拿着子公司这张“万能牌照”,如脱缰野马,券商资管、信托等受限的业务均转道子公司进行,风险非常之大。

 但面对种种提醒,基金一直充耳不闻,何故?做大规模的冲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历数基金业的各项创新业务,似乎总是沿着放开——做大——做砸的套路在进行。比如QDII业务,第一批基金公司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携数百亿资金仓促“出海”,遭遇重挫;比如专户业务,很多基金公司在政策开闸之后,不管人才储备够不够,就大干快上,结果也并不理想。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基金公司太想做大,太计较排位座次,规模冲动简直就是基金业的心魔。

 在子公司开展业务的这两年,因为市场环境不好,公募基金发行困难,所以相当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都提出要大力开展子公司业务,弯道超车,至于公募基金业务维持即可,随之就出现了不少人身兼两职等怪现象。也就是说,在做大子公司规模的冲动中,还寄托着一些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梦想。实际上,这已经偏离了公募基金的本质,但却被部分基金公司视为发展战略。所以,当前基金业除了要积极主动地排查子公司的风险点之外,可能还要厘清一些思路,比如,基金究竟要以发展公募业务为主还是以子公司为主?

 笔者认为,既然是公募基金公司,就要扎扎实实地将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否则,持有人这边眼巴巴地期待着基金开花结果,没想到那边全民皆兵正开展众多与公募无关的业务。如果再出现几单类似子公司资金失踪的事件,更会严重损害大家对基金业的信心,新基金发行将会越来越困难。

 所以,规模冲动的心结不解决,中国基金业也许还要走弯路,就算有再好的政策,经还是会念歪。在解开这个心结的过程中,除了基金业自身需要努力之外,可能还需要基金公司股东的大力支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