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1版:第十一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巡访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商安泰债券
张婷 危中择机 增强绝对收益
□本报记者 张昊

 □本报记者 张昊

 

 绝对收益特征明显,是金牛奖评选委员会对于招商安泰债券的评价。这只成立于2003年的纯债基金在2011年至2013年间实现了超过10%的收益,在同类债基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2011年股债双杀的情况下,当年依然实现了5.76%的投资回报。这种善于在弱市中把握机会的能力尤为难得。现任基金经理张婷管理这只基金已四年有余,她表示在今年的债券市场中,高等级债和利率债依然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城投债可以作为底仓配置品种,而低等级债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债券的基本面,主要的配置思路是“危中择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经济基本面趋弱的衰退环境中,该产品通常会有良好发挥,擅长利用高流动性债券进行主动配置。”金牛奖协办方海通证券对于招商安泰债券作出如是评价。

 “作为绝对收益投资者,一般是左侧交易,在很坏但不是最坏的时候介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坚定和忍耐必不可少。”2011年三季度,张婷提前加仓利率债,在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行情到来时,张婷的优势得到发挥。张婷认为,当时的关键因素在于经济开始下行,通胀拐点显现,国内城投债、铁道债频频出现负面报道,市场避险情绪升温,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4.55%附近,价值底线出现,配置国债的好时机到来。

 2011年2月央行的紧缩动作再次加码,当月先上调基准利率,随后又再次上调准备金率。2011年3月CPI攀升到5%以上,央行抗击通胀的压力不断增加。央行在3至6月期间延续每月上调一次准备金率的紧缩频率,并在4月和7月两次上调基准利率。连续紧缩的效果逐渐显现,2011年中期银行间市场资金极度紧张,回购利率大幅飙升,实体利率在紧缩周期中也不断上行到历史高位,高利率、资金紧张对经济的抑制作用逐渐显现。期间叠加异常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明显降温。7月CPI因为基数原因再创新高,8月央行推出扩大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终极紧缩政策,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年内新高。正是在当年8月,招商安泰债券开始布局长端利率品种。

 “当时我们认为,7月CPI上行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猪肉供给明显增加,价格开始下跌,CPI将进入下跌通道,这意味着央行的紧缩周期大概率接近尾声。而且当时房地产市场下行信号愈发清晰,PMI等经济先行指数、部分微观行业数据明显走弱,基本面逐步利好债券市场;城投债和铁道债频频现负面报道,信用利差大幅飙升,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一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配置价值凸显。”

 在2011年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下,招商安泰债券实现了5.76%的投资回报,排在71只可比产品中的第2位。

 敏锐把控风险

 从招商安泰债券的历史操作来看,基金经理在信用债的操作中,强调利用高评级品种进行波段操作,对信用风险控制较为重视,低评级债券极少出现于重仓券中。张婷表示,这得益于招商基金较为完善的风控制度,可以提早发现信用风险。也正是由于对信用风险的把控,使得招商安泰债券具备了不错的长期配置价值。

 招商基金对于信用风险控制有着比较完善的内部制度。张婷介绍,在购入债券时招商基金实行内部评级制度,只有符合评级的债券才能入库并购入。在入库标准方面,招商基金除了参考评级公司的相关指标,还要根据城投和产业类发行人不同的分析框架制定内部的参考指标,只有符合指标的发行人才能入库。对于已经购入的债券,招商基金也保持定期跟踪,及时发现发行人信用基本面的变化,力求先于评级公司的跟踪评级发现问题和机会。“对于城投类发行人,我们及时跟踪所在地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情况;对于产业类发行人,我们密切跟踪行业数据以及发行人的定期报表来修正内部评级,尽量提早发现信用风险。”

 由于对信用风险的敏锐,招商安泰比较善于把握高流动性的中高等级债券的机会。张婷表示,近期利率债和高等级债都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从未来一段时间看,央行对银行间利率采取走廊式管理,政府对经济增速也采取保底、区间控制,这意味着利率品种大概率将是区间震荡行情,交易价值有限。但目前经济相对偏弱、央行维持中性政策基调,意味着利率债调整风险不大,因此无论是利率债还是高等级债都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债券市场,张婷认为,很难复制上半年的牛市辉煌。目前各品种收益率经过上半年的大幅下行之后已经接近历史低位,银行资金成本不断上升,意味着收益率底部很难突破前期低点,债券市场的资本利得空间有限。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存在下行风险,政府只是有限托底,意味着经济增速难有明显恢复,央行货币政策将大概率保持中性。“这意味着债券市场调整空间不大,获利将主要来自于持有期的票息收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