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三板面临三大变局

 (上接A01版)招商证券场外部有关人士称,估值功能,即价值发现功能,是做市商首要的功能,也是做市商其他功能发挥的基础。挂牌公司在新三板市场融资难的最大问题并非是缺资金,而是难定价。由于挂牌公司普遍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普通投资者难以对公司价值进行自行评判,投融资双方对价格分歧过大、难以达成一致,交易也就难以成交。做市交易有利于产生最优价格,大大提高市场效率。

 改写券商竞争格局

 对于券商而言,做市转让方式的推出预计将全面提升其从事新三板业务的盈利水平,到底谁能在最大程度上分羹做市蛋糕,当前还难以判断。业内人士称,做市商制度对主办券商的估值定价能力、投研实力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将成为重塑主办券商竞争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尽管现在排名有先后,其实大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新三板业务对主办券商的收入贡献来源于推荐挂牌费、持续督导费、定向发行手续费、转板保荐和承销收费、佣金收入、直投收入以及其他创新业务收入。其中,推荐挂牌费是主办券商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证券公司作为主办券商推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每单大约可以获得100万元的推荐费用收入,甚至更低,很多主办券商的推荐挂牌收入无法覆盖成本。整体而言,受限于挂牌企业质量不佳、交投不活跃等因素限制,证券公司从事新三板业务多处于盈亏平衡边缘,未能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市场预期,做市商制度推出后,证券公司作为挂牌公司的做市商,在从事做市业务过程中可直接获得三大收入来源,包括作为经纪商获得佣金;作为自营商获得买卖价差;可以获得来自做市买卖报价价差的收入。由此,主办券商可一改之前主要依赖一次性的推荐挂牌费用,而将通过从事做市业务获得长期收入来源。

 长城证券有关人士称,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有助于提高新三板市场交易活跃度、增强流动性以及融资功能,从而全面提升经纪、投行、直投、资管等多项业务盈利水平,为证券公司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参考国际做市商业务发展经验,包括做市商业务收入在内,预计在成熟阶段,新三板业务对证券行业的收入贡献比将达到6%-10%。

 该人士还表示,新三板无财务门槛,挂牌流程比较简短,又逢新三板全国扩容,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以此为契机,不少主办券商以挂牌数量为导向跑马圈地,一味追求推荐挂牌企业数量,基本构建了以推荐挂牌企业数量为指标的竞争格局。但做市商制度对做市券商的估值能力、资金实力有更高要求,主办券商竞争格局预计将会改写。

 提升挂牌公司治理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做市商对改善股转挂牌公司治理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建议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积极与做市商、主办券商合作,规范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品质。

 做市商对于挂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市商可以通过提高报价、减少卖单量,增加恶意收购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火墙”的作用,有利于公司成长。目前,股转挂牌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不明显。但股本小、股价波动剧烈、股东人数少且多为自然人也极大削弱了公司抵御“恶意收购”的能力。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公司,若遭遇行业内大公司的恶意收购,一旦出现股东“变节”,公司将很难继续存续。

 二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创始人减持股份是合理而又不可回避的行为,做市商作为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缓冲”,可以依据其掌握的市场信息,为创始人制定有计划的、平稳的股份减持方案,避免向市场传递不利于公司的负面信息。目前大部分股转挂牌公司还没有机构投资者,而多数机构投资者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市商的介入可以打破这一僵局,进而为公司吸引其他机构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做出重大贡献。

 三是随着挂牌公司的增多,以及现有公司再融资的实施,股转挂牌公司的股权结构将趋于复杂化。届时,作为机构投资者,做市商在提升独立董事治理效率、优化公司盈余管理、资本支出决策审慎化、防范关联方占款、合理化股利政策、控制管理层薪酬等方面均可起到一定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做市商制度的实施将倒逼主办券商选择优秀企业挂牌,从而提升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的整体质量。买卖差价是目前做市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优质的做市标的才能让做市商有利可图。根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制度,挂牌公司的主办券商必须是该公司的做市商之一,这就倒逼从事做市业务的主办券商由以往的以挂牌企业数量为导向,转变为以挂牌企业质量为导向,选择真正的好公司来挂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