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8月0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振楼市
调整供应结构是关键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李宇嘉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李宇嘉

 

 近期,地方救市全面铺开,手段五花八门,托市意味浓厚。不仅限购面临着全面取消的可能,而且前两轮楼市调整期间被广泛采用的减免契税、购房补贴、购房入户、降低公积金提取门槛、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又重出江湖。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地方救市举措有很多新动作,如财政补贴银行首套房贷、允许公积金异地提取、二手房转让免营业税、降低第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等。有观点认为,在“千方百计消化库存”的背景下,“分类调控”已经出现一些微妙变化。

 “分类调控”本意是房价上涨压力较大、住房供求关系紧张的城市,要继续坚持既有的调控政策,特别是住房限购的政策;同时,库存压力大、存在供应过剩,甚至是面临局部性崩塌风险的城市,可以适度放松调控政策。因此,分类调控的政策有两个组成部分:主要城市继续紧缩,其他城市酌情放松。至于哪些城市能放松,哪些政策能放松,特别是限购政策是否能放松,在年初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应该说,管理层对于适度松绑限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限购政策总体上坚持不放松的“底线”原则,即在调整楼市政策时,46个限购城市中绝大多数不能在限购上做任何文章;二是部分库存特别大的城市,像天津、无锡和沈阳等,可以适度松动限购;三是如果限购政策松动与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方向一致,则布局调整将被默认和鼓励。

 当前楼市销售疲软并非完全归结于“观望性疲软”,其实“结构性疲软”的成分更大。简单地说,相比老百姓的需求,“高大上”、房价虚高的房子供应的多,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房子供应的少;公共配套差的房子供应的多,而配套完善的房子供应的少;商业地产过剩的问题更严重。

 因此,若不在调整供应结构、做实公共配套上做文章,楼市库存将继续攀升,甚至包括一线城市。继续坚持原有的调控政策,已经无法给刚性需求创造稳定的房价和预期环境,也就无法解决库存问题。而且,库存攀升冲击将接踵而至——开发商紧缩拿地和开工,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大幅度下滑,“稳投资”短期策略无法实现。

 因此,针对楼市现状,监管层马不停蹄地到各地调研,并指出今年下半年楼市政策要落实三个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消化库存,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由此,分类调控的政策向“酌情放松”的天平倾斜了。特别是,类似于广州、天津、杭州等这些准一线城市,也出现了供求结构性疲软的问题。如广州的南沙、天津的滨海新区、杭州的城北和下沙板块,出现了明显的过剩,甚至是“空城”的问题,也归入了“酌情放松”的范畴。

 也就是说,基于“稳投资”,防范楼市局部性坍塌、局部性金融风险爆发,进而稳增长的考虑,分类调控政策向“酌情放松”天平倾斜是不得已选择。但即便如此,“酌情放松”也并非是无原则的。

 首先,尽管一线城市目前也存在消化库存的问题,平均库存消化周期达到11个月,但长期供求关系依旧紧张,不能放松限购政策是底线。其次,重点二线城市,尽管可以调整限购政策,但这种调整也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主城区要继续坚持限购,外围可根据供应过剩程度做适度放松,这事实上也是分类调控的体现。最后,其他城市尽管可以放松,未来要将重点放在消化库存上,但要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公共配套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建立消化库存的长效机制,将楼市消化库存、满足住房需求、稳定投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将楼市发展、经济稳定与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