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次点价+复制期权
期货场外创新:帮农民卖个好价钱
□本报记者 王朱莹

 近期,辽宁锦州义县的种粮大户们迎来了一群老朋友——上海新湖瑞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新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辽锦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当地涉农中小贸易商)及大商所的工作人员。义县是东北玉米主产地之一,每年临近9月玉米收割,种粮大户们总会被“卖粮难、卖价低”的问题深深困扰。这群老朋友的到来,让他们心中的大石落了地。

 “他们来了,我们粮食就不愁卖了,也不用愁卖不到好价钱了。玉米收割后马上就能卖,而且以后玉米价格涨了,我们还能拿到补贴嘞!”当地种粮大户吴国盛(化名)欣喜地说。

 义县种粮大户卖粮难问题之所以得到解决,得益于新湖瑞丰在借鉴以往服务三农的“订单农业”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的“保底价订单”模式。

 所谓“保底价订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在贸易商帮助下收购农户粮食,同时与农户签订一份具有期权性质的订单,由农户向子公司支付一定费用作为权利金,子公司则保证先按双方约定的保底价收购粮食,未来当粮食价格走高,其将补齐差价,让农民分享到粮食价格上涨的红利;如果价格下跌,则依然按照保底价收购。

 “新湖瑞丰的收购模式得到了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认可。一方面,农户认为售粮时的价格与国储收购价相比非常实惠,折算也公平合理,卖粮也有了着落,同时还增加了国储之外的售粮渠道。另一方面,新湖瑞丰根据合同约定,对农户进行了二次补偿,增加了农户的收益。”辽锦生化总经理谢志国表示。

 □本报记者 王朱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