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风控护航创新
熊锋 朱茵

 □本报记者 熊锋 朱茵

 

 光大证券“8·16事件”发生后,多位券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希望看到券商创新步伐因“8·16”事件出现停滞。他们坦言,应吸取“8·16事件”教训,加强风险控制,尤其是针对创新业务建立立体风控体系。

 “就像开车一样,风控就是刹车”,章飚以一个形象比喻谈起了他对“8·16事件”的看法,就像买了一辆汽车,发动机很好,但上路开到120码后发现刹车不行,这非常危险。这次“光大证券就是刹车滞后了,而且滞后得很严重”。

 “这个错误是小概率事件,技术上走得太远,但内控没有跟上,是内控不严格造成的”,章飚认为,这个错误对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很不利。

 “对于创新业务,要有敬畏之心”,章飚坦言。做量化交易,就要从程序员、交易经理、风控、部门负责人等各个环节把控住风险。

 林伟健也持类似观点,“如果风控跟不上,踩不了刹车,宁可慢一点”。理论上“8·16”事件正是各层次风控没有做好,才最终导致此事件。风控不是点上的问题,而是立体的问题。

 谈及立体风控体系,薛继锐认为,风控要有多层次,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原有的业务规则是针对最基础的产品,国债期货、期权等新工具出现后,风控要从系统、交易、行业(商业机构),到交易所、再到监管部门,都需要有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过,所有的变化都依赖于最基础的市场,要对一些规则进行完善和调整。风险控制也是多层次的。

 谈及做好风控面临的措施时,林伟健指出,整个市场缺少风控方面的人才,有很多做风控的人员不懂业务,风控的人跟业务的人在沟通产生矛盾时,一般是老板拍板,难免主观上会出现偏风控或偏业务的现象。在各个风控层次上,专业人士非常重要。

 “风控的人的嗓门不够大”,在章飚看来,话语权不强是风控部门在实际业务中面临的尴尬。国内券商风控部门多数不够强势,不像国外公司有很大的否决权,在人才引进上也不匹配。例如有的公司几百万引入一个高端业务人才,风控部门仅是一个快退休的高管负责。目前国内风控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大小各不相同。据悉,很多券商的创新业务开发时,都是业务人员自己在做前端,同时考虑好开关和拉闸,风控部门并未在创新初期介入。业内人士建议,风控部门要和业务部门利益捆绑,只有将风控真正纳入到业务第一线才能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小。

 风控体系还需要公司管理上的整合与协调,并建立适应公司自身的风控文化。确定好相关制度后,尤其要加强执行力,执行环节不力,可能导致较大的风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