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趋势/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策略汇

 ■策略汇

 莫尼塔:

 2013年下半年政策

 或“曙光初露”

 就A股市场走势而言,2012年市场表现受到明显的政策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对于短期经济政策朝宽松方向微调的预期同实际政策调整情况以及效果之间的偏离;其二,中长期制度性改革政策逐渐释放,并带来相关行业的估值提升。

 截至当前,“朦胧”的政策环境对投资者造成的“茫然”并没有显著改善,我们预期这种格局明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对政策方向适度梳理就变得很重要,尽管猜政策从来都非常困难。

 具体而言,相较其他国家,我国政府仍有充裕的空间来实现稳增长,做还是不做的关键在于经济是否存在明显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来自就业压力和银行资产质量的反馈。当前经济环境与2009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稳增长也绝对不会全面放松,因此对于市场影响也只是反弹,而不是启动一轮趋势性行情。相应的,操作角度也应该尽量避免提前预设政策方向的风险,同时在布局上也不宜过度重仓相关板块,尤其是短期稳增长对于资本品的需求拉动可能会比较有限。

 整体来看,基建投资仍然是政府所有稳增长手段中见效最快的领域,今年我们已经陆续看到基建相关的投资同比增速出现持续改善。而9月份多地铁路项目集中复工更是导致市场对于经济见底企稳预期的重燃,预期未来稳增长的主要发力方向仍在这里。

 平安证券:

 底部区域的消磨

 当前经济已逼近潜在增长率区间,但从经济底到市场底仍需经历预期的缓慢修复过程,考虑到去产能和季节性因素的干扰,我们维持“年底有风险,一季度见拐点”的判断,推荐投资品领域市政水利、商品房供给、军工投资相关的稳增长和促转型主题,以及消费品领域食品饮料、医药等估值切换品种,并关注农业相关板块的主题性机会。

 潜在增长率是判断经济见底的关键。当实际增长率回到潜在增长率之下运行时,政府就有能力在不催生通胀的情况下刺激增长,但潜在增长率只能依据就业和通胀数据来类推:低于潜在增长率意味着非充分就业,并会伴随失业率上升;没有达到潜在增长意味着需求未充分释放并将施压物价。如果7%-7.5%构成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区间,那么可以推断的是:第一,短期经济应已见底,经历三季度企业存货的加速出清后,去库存的冲击开始减弱,而通过合理政策刺激推动经济回升的空间也已打开,今年以来“保增长”和“防通胀”的两难命题开始缓解。第二,在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而去产能压制投资意愿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可能正在重复去年开始美国企业的历程,微观企业经营的最坏阶段或已过去。

 不过,从经济底到市场底,需要经历预期的修复过程,当前的预期修复还受到两个因素的干扰:一是经济企稳回升形态;二是经济的季节性规律。本轮经济下行夹杂了周期和结构因素,而经济增速探至潜在增长率之下只能代表周期性压力缓解,在传统制造业和金融业收入、利润和市值占比偏高约束下,结构性调整压力依旧。传统行业的收缩及由此带来的坏账风险将压制企业盈利的改善,并放缓市场预期的修复,在中期去产能的背景下,市场修复更可能是一个缓慢的锅底形过程,很难再现一步到位的V型反弹。

 兴业证券:

 磨底进行时

 当前行情继续在底部区域“磨”,毕竟年底往往是企业资金最紧张的时期,非金融上市公司处于历史高位的资产负债率,使得企业在盈利下滑阶段对资金的渴求依然强烈;此外,应收账款也面临一定的“对手方”违约风险。而投资者对此风险形成共识,于是场外资金的加仓意愿受到极大的压制。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短期市场面临流动性及解禁的压力,但是不必太过悲观,应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股市的调整。(魏静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