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财经风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经济体再掀宽松潮
中国降准可能性加大
□本报记者 吴心韬

 □本报记者 吴心韬

 

 印度央行和巴西央行上周降息成为全球热议话题。特别是印度三年来首次降息,使得新兴经济体货币宽松阵营再度“扩容”。分析人士称,通胀率的回落为新兴经济体调整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近期或会选择调降存款准备金率或其他手段来保证市场流动性,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印度巴西经济状况大不同

 北京时间17日,印度央行大幅降息50基点至8%,降息幅度大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5基点,且是该行在过去3年来首次降息。此前,印央行在2010年1月至去年10月期间累计加息375基点至8.50%。19日,巴西央行“如约”降息75基点至9%,这是该行去年8月底以来连续第6次降息,累计幅度达350基点;在此之前,该行累计加息175基点,巴西成为全球基准利率变动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尽管同样做出降息决议,但印巴两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大不一样。其中,印度面临顽固通胀与经济温和放缓,巴西经济的突然遇冷常被分析人士形容为“过分放缓”。

 数据显示,印度主要通胀率指标批发物价指数(WPI)在去年的11个月里都在9%以上,而在2010年3月至6月份,该指数连续4个月超过10%。去年12月份以来,该国通胀率开始回落。今年前三个月,WPI同比涨幅分别为6.89%、6.95%和6.89%,似有物价下降乏力之态。印度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声明中警惕通胀抬头风险,表示“整体通胀形势保持粘性和在可容忍水平之上。”

 另外,印度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2011-2012财年(截至3月底)预计为6.9%,增幅出现温和放缓,但各界预期该国2012-2013财年GDP增速将能反弹至7.3%。

 巴西方面,巴西通胀率在去年9月见顶(7.31%),随后逐步回落,并连续几个月处在巴西央行的通胀率目标区间2.5%-6.5%之内,今年3月通胀率为5.24%。但和通胀率同样实现大幅滑坡的还有经济表现。巴西2011年GDP增速仅为2.7%,不及2010年7.5%增速的一半。据巴西央行定期披露的经季节调整后经济活动指数,巴西经济活动在今年1月和2月连续两个月出现萎缩。另外,今年3月巴西工业产值同比下滑3.9%。这也使得巴西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纪要中表示要继续降息至纪录低位8.75%附近。

 降准或成中国政策选项

 西班牙对外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夏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和巴西降息的确对中国形成了外部压力,但目前看来,中国人民银行还是更倾向于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保证流动性。对中国来说,降息是一剂猛药,目前央行还不愿意轻易动用,相比印度和巴西,中国无论是在产出增长放缓还是在资本流出方面都要乐观得多。

 18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综合考虑外汇占款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通、短期特殊因素平滑等情况,合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如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该消息使得央行近期将降准的预期急剧升温。

 此前,由于中国央行明显放缓了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步伐,使得包括巴克莱资本、摩根大通和野村控股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今年年初做出的降准预期纷纷“扑空”。

 夏乐表示,就中国而言,降息有很多副作用。例如,目前通货膨胀率较高,3月份CPI涨幅为3.6%,降息可能会加重实际负利率的状况。另外,银行系统的存款流失比较严重,降息可能会刺激存款进一步流出银行系统。出于这些考虑,他们认为央行的下一步调整恐怕还是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方面。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类似观点。他说:“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很小,特别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短期之内中国货币当局都不会提出降息,如果说要做货币调整的话有可能是在多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后才考虑降息,且可能是不对称降息,即降贷款利率而非存款利率。”

 他还表示,印度和巴西在此轮降息之前多次加息,且加息幅度和当前的基准利率水平都大幅大于中国央行,目前印巴的通胀率已经实现逐步回落,而中国已经连续近两年处于实际负利率水平。中国央行近期强调保证市场流动性不外乎将利用三大工具,即减少公开市场操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逆回购,央行可能会先做逆回购,“对央行来说,在摸不清方向的情况下先暂时性提供流动性来观察市场的动态。”

 野村控股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预计,央行年内可能会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一次或在5月份进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