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基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业全球副总经理杨卫东:
发基金应立足好做而非好卖
徐国杰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2011年,新基金发行大战正激烈上演,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策略和公司发展模式上却有着不同和独到的思考打算。

 中国证券报:今年许多基金公司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行计划,兴业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杨卫东:公司今年定下的发行目标是最多不超过3只。以后每年新发行公募产品估计也就在1到2只。我们推什么产品的出发点在于是否“好做”而非是否“好卖”。

 我们的发行策略简单来说,就是“精品策略”,从产品设计伊始就融入了公司对市场的思考,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投资理念,如第一只可转债基金、第一只社会责任基金。公司2003年成立至今,目前管理9只基金,平均每年发行1.5只基金。

 可以说,兴业重视存量远胜于重视增量,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主动营销。这主要体现在公司在品牌推广和客户服务上花了很大精力,围绕提高现有客户的满意度这一点来着力。多花些功夫服务好你已有的客户,并借助他们的口耳相传,也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方式。

 中国证券报:目前新基金的发行状态,对于行业发展会有何影响?

 杨卫东:从某种意义来讲,首先这是一种饥渴状态的后遗症,是在严格的审批制度放宽后的一种危机意识。当然在整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行新基金在增加资产规模、增加客户覆盖面等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来自外部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去年私募产品发了600多个,券商资管产品发了100个左右,今年券商集合理财实行了备案制,可能会发行更多的新产品。这些都让基金公司有抢夺客户资源的危机感。

 但过于注重发行新基金或发行数目过多的话,公司大多数的资源会被调动去新基金发行,整个团队可能疲于奔命,反而影响了基金公司的其他工作。另外,频繁的发行将促使渠道不断赎回老基金搬进新基金,逼迫其他基金公司为了维持份额也不得不发行新基金,并将迫使基金公司不断接受渠道越来越高的要价,最终对整个行业都没有好处。

 而且即便大家都使尽全力发新基金,也会导致基金越发越难,越发越小。市场的力量将会最终起到约束作用,到一定时候,也许大家就没有太多动力不停地发新基金。甚至未来市场上会出现主动和被动的基金清盘,或是将过小的差不多类型的基金进行合并。10个1亿元左右的同类基金,不如合并成一个十亿的基金,让十个基金经理中最好的那个来管,这一天的到来也许并不遥远。

 中国证券报:对于基金公司今后的成长模式、竞争路径有何思考?

 杨卫东:可以学习海外一些成功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和发展路径,比如我们发现美国道奇考克斯(Dodge&Cox)基金公司就是一家值得学习的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1930年,投资理念以长期投资、独立研究和多样化组合为指导,截至去年年底的规模已达1254亿美元。令人惊异的是,该公司旗下只有5只基金,80年来只发了5只基金,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投资人蜂拥而至。其旗下所有基金的业绩在过去五年的表现都在业界最佳前30%之列,几乎每只基金都可以担任业内的旗手。

 可以预期,今后品牌的作用将越来越强。所有的一切归纳到一点就是:要真正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始终站在持有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的公司必将取得长远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