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国际·港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5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拓自己钟情的空间
——访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总裁普瓦耶(MarcPoirie)
实习记者 王妮娜 夏丽华 报道

    作为欧洲的大型金融服务集团之一,法国兴业银行在中国长达24年的市场开拓,可以用“潜行”二字形容,其低调的行事风格与我们所熟知的法国浪漫的民族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近日,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总裁普瓦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中国,我们的战术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意味着一旦我们明确不做什么,市场战略轮廓就清晰可见了。”

    QFII额度下的组合投资

    记者:中国股市已经连续数年低迷,作为QFII的一员,法国兴业银行是如何运用已获得的5000万美元的额度进行投资的?

    普瓦耶:国外金融机构对投资中国资本市场非常感兴趣,他们也知道这个市场流动性比较低。因此他们在获得投资额度后,将一些资金用于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的债券产品。但是这违背了监管机构的初衷,因为他们鼓励QFII把钱投到股市,而不是债券市场。

    法国兴业银行的投资方法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们没有把这5000万美元一股脑地直接投到A股市场。如果这样做的话,一旦市场下挫,投资者就会遭受很大损失。我们的做法是,将5000万美元的额度分成若干部分,分别纳入法国兴业银行旗下的300多种基金里。我们把其中5%的额度用于中国A股市场,同时与香港股票、日本证券组合起来,如果市场下挫,你不需要抛售A股市场的股票,因为在基金的组合里还有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股票,你可以把这些市场的股票卖掉,弥补A股市场的损失。但是如果你把额度全部投到了一个基金里,一旦中国股市发生下挫,那你就全赔了。但是像我们这样,只是5%的股票投资存在损失。你可以继续保持基金组合不变。

    这对中国股市也有好处。因为一旦你迅速抽走资金,会进一步打击市场。投资A股的确存在风险,但是如果你以一种聪明的方法去做的话,就能有效规避风险,并且给公司、投资人以及中国的金融业都带来好处。而这正是许多QFII面临的难题。中国希望维持市场的稳定,他们期望的不是你买完股票赚了钱就走人。

    记者:中国政府正在致力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对法国兴业银行未来投资A股市场的决策会带来什么影响?

    普瓦耶:我认为目前中国政府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采取的措施非常值得赞赏。我对此很乐观,因为这样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我们预测市场很可能会反弹,毫无疑问,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

    剑走偏锋扬己长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银行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法国兴业银行这些年在开拓市场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普瓦耶:首先,我不认为中资和外资银行之间会构成激烈的竞争。因为外资银行不像中国的银行有那么多的营销网络、渠道。事实上,无论是在法国、美国还是日本、德国,这些开放的金融市场都是由本国控制的,外来者不可能在竞争中占上风。

    但是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这意味着法国兴业银行必须建立它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中国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该做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不去做什么。一旦清楚不做什么,就明确了要做什么。我们不希望开展竞争者已经开展的业务。法国兴业银行涉猎的领域必须和其他的外资银行不同。我们的业务模式和汇丰、花旗银行也很不一样。

    例如,向企业提供单纯银行借贷服务,就不是法国兴业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方向。我们认为,现在中国的金融环境与20多年前,外资银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从中国本土银行获得贷款要容易多了。所以,借贷不是我们在华市场拓展的重点。我们要发挥的优势在于结构性融资业务,如本金担保的投资产品和进出口信贷融资等。

    法国兴业银行的项目和出口融资能力很强,堪称世界领导者。比如我们是第一家为中兴公司提供出口合同项下之进口方买方信贷融资的外资银行,是第一家参与为基金提供人民币担保的银行,嘉实浦东保本基金就是由我们监督担保发行的。

    类似这些具有开创性的业务是法国兴业银行钟情的市场拓展方向。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很认真地把它运用到中国市场。我们并不希望把摊子铺得很大。我们的战术就是集中资源引进独特的、竞争者做不了的产品。

    记者:法国兴业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普瓦耶:中国的监管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很谨慎地按照这些要求行事。这点对于包括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欧洲银行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但是好在我们很善于分析风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