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3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E类基金份额暂停大额申购、
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

  公告送出日期:2022年4月23日

  一、公告基本信息

  ■

  注:自2022年4月25日起,对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转换转入业务的金额进行限制。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转换转入业务的金额不应超过3,000,000.00元,如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转换转入业务的金额超过3,000,000.00元,本基金管理人将有权部分或全部确认失败。

  二、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在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限制大额申购、转换转入业务期间,本基金的其他相关业务正常办理。

  投资者可登录本公司网站www.gtfund.com,或拨打客户服务电话400-888-8688咨询相关信息。

  风险提示: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产品的详细情况,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并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3日

  关于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增加E类基金份额并修改基金

  合同的公告

  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人的理财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基金管理人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经与基金托管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决定自2022年4月25日起对旗下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增加E类基金份额,并相应修改《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一、增加E类基金份额的基本情况

  自2022年4月25日起,本基金增加E类基金份额(基金代码:014217,基金简称: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E)。本基金现有的A类基金份额及C类基金份额保持不变。本基金各类基金份额分别设置对应的基金代码,投资人申购时可以自主选择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或E类基金份额对应的基金代码进行申购。由于基金费用的不同,各类基金份额分别计算并公告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本基金新增E类基金份额的费率结构如下:

  1、申购费用

  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不收取申购费。

  2、赎回费用

  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赎回费率如下:

  ■

  (注:赎回份额持有时间的计算,以该份额在注册登记机构的登记日开始计算。)

  对E类基金份额持有人收取的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3、销售服务费

  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费年费率为0.30%,销售服务费按前一日E类基金份额基金资产净值的0.30%年费率计提。

  二、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销售机构

  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机构暂仅为本公司直销柜台,如新增其他销售机构办理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销售业务,详见相关公告或本公司网站。

  三、《基金合同》的修订内容

  本基金增加E类基金份额并相应修订基金合同对本基金原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本公司已就修订内容履行了规定的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基金合同》的具体修订内容详见附件。修改后的《基金合同》自2022年4月25日起生效。

  重要提示:

  1、本公司将根据修订的《基金合同》对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订。

  2、本公告仅对本基金增加E类基金份额的有关事项予以说明。投资人欲了解上述基金的详细情况,请仔细阅读刊登于本公司网站(www.gtfund.com)的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及相关业务公告。

  3、投资人可访问本公司网站(www.gtfund.com)或拨打全国免长途话费的客户服务电话(400-888-8688)咨询相关情况。

  特此公告。

  附件:《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修改对照表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3日

  附件:《国泰利享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修改对照表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