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投基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锁定“能力圈”筛选优质基金
□平安证券研究所 贾志

  □平安证券研究所 贾志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3.95万亿元,在职基金经理有2755位。基金经理在选择投资策略、投资标的、买卖时点等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基金产品管理的核心。尤其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基金业绩水平、风险程度都直接由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水平决定,选基金产品的核心就是选基金经理。投资者在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基金经理。

  在选择基金经理的时候,专业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有能力处理庞大的基金数据,量化计算基金经理的各类指标,也有条件可以实地走访尽调,近距离了解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公开数据和资料客观准确地分步了解一名基金经理?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去观察。

  一是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将从业年限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投资对基金经理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又需要较长的实操经验,那些穿越投资周期的基金经理值得重点关注。我国公募行业仅有22年,基金经理这个群体流动性又比较高。Wind数据显示,管理产品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有159位,管理产品5-10年的基金经理有759位,管理产品不足三年的基金经理有1293位。可见,目前的基金经理群体是年轻化的。不可否认,新锐基金经理有冲劲,对新事物接受快。但是,投资更看重对风险的控制,更看重中长期。在积极看待新锐基金经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对风险的驾驭能力。这个时候,投资老将有足够长的过往业绩和丰富的处置风险经历,对于中长期投资来说更胜一筹。

  二是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基金经理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岗位,一名基金经理的养成大概要经历名校科班、卖方研究员、买方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积累才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选择基金经理时,要关注一下对方的简历,包括不限于毕业院校、专业、研究方向,还有过往供职机构是券商研究所还是保险资管,亦或是银行投资部门,这些从业背景都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能力边界产生影响。投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更需要长情投入,关注基金经理的过往经历,有助于投资者对基金经理更客观地判断。

  三是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术业有专攻,依据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类型可以将基金经理分为七个方向:偏股、偏债、固收+、FOF、货币、QDII和指数。其中,偏股类基金经理人数最多,有1200多人;偏债和固收+两类基金经理合计515人;货币和指数类基金经理均为200多人;FOF和QDII的基金经理人数最少,不到50人。确定了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向后,要结合其从业背景做初步判断,然后要关注其过往业绩的表现。看基金经理过往业绩时,要弱化简单的中短期业绩排名,更应关注近三年的中长期风险调整后收益率,尤其是最大回撤和波动率。高波动率的基金经理虽然短期有较大的业绩弹性,可以获得阶段性超高收益,但从综合收益和风险来看,低波动率的基金经理具有更高的收益风险性价比。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会有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反映基金经理的真实能力。一定是要拉长业绩周期,增加观察维度,才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基金经理。

  四是基金经理的投研团队。每一个基金经理的背后都有一个投研团队支持,这涉及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建设,能够体现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从传统意义上看,券商系基金公司擅长权益,银行和保险系基金公司擅长固收。随着公募行业的不断发展,股债俱佳的综合性基金公司越来越多。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判断的话,可以关注每季度披露的基金公司总规模,这将影响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团队的规模构成,在卖方研究机构获得的资源支持。

  基金经理是影响基金产品业绩的最关键因素,在筛选优秀基金产品的时候,能够抓住基金经理这个核心,是可以事半功倍的。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进步,公募基金的自律、公开、透明,投资者相较过去可以更方便获取相关信息。投资者可以牢牢抓住基金经理这个研究方向,与基金经理共同成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