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吉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9月28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1金牛资产管理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准确把握宏观政策的时度效,生产需求持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稳定向好,民生保障继续改善,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冲击,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他指出,虽然今年以来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能够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近期包括出口在内的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出现边际走弱迹象,加之基数变动因素导致的“前高后低”走势会更加明显,下半年和明年初经济运行仍可能面临波动风险。因此,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同时,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主动发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明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财政政策方面,毕吉耀表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风险,必须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能,在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兜牢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的同时,适当加快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推动“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稳定需求的撬动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他指出,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和美元指数波动加大等因素影响,国内原材料价格涨幅过大和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加大了中下游行业和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资金需求,必须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精准灵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防止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影响出口增长。综合施策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

  综合施策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毕吉耀表示,下一阶段,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毕吉耀表示,要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此外,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